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节水型社会建设概述 | 第10-14页 |
·节水型社会的定义、内涵 | 第10页 |
·节水型社会的特征 | 第10-11页 |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 第11-12页 |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 | 第12-13页 |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和存在的制度性问题 | 第14-22页 |
·张掖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与水资源现状 | 第14-17页 |
·黑河分水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 第14-16页 |
·祁连山的生态危机和冰川保护 | 第16-17页 |
·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总结 | 第17-19页 |
·实施用水者协会与水票相结合的水权流转与分配形式 | 第17-18页 |
·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第18页 |
·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打造与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 第18页 |
·积极建立节水制度体系 | 第18页 |
·推广新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进各行业节水和水资源管理能力 | 第18-19页 |
·缓解了黑河中下游用水矛盾,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 | 第19页 |
·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了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 第19页 |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水权交易发展滞后 | 第19-20页 |
·缺乏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 第20页 |
·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 第20页 |
·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 | 第20页 |
·非农业节水和再生水回用相对滞后 | 第20页 |
·未建立生态经济评估和补偿制度 | 第20-21页 |
·在节水技术和器具的推广和应用方面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 | 第21页 |
·各项保障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国内外节水法律制度述评 | 第22-33页 |
·国内节水法律制度述评 | 第22-26页 |
·国内学者对水权及节水型社会的研究 | 第22-25页 |
·节水型社会研究 | 第22-23页 |
·水权研究 | 第23-25页 |
·我国节水立法概述 | 第25-26页 |
·国外节水法律制度述评 | 第26-31页 |
·美国节水法律制度 | 第26-27页 |
·以色列节水法律制度 | 第27-28页 |
·日本节水法律制度 | 第28-29页 |
·澳大利亚节水法律制度 | 第29-30页 |
·新加坡节水法律制度 | 第30-31页 |
·加拿大节水法律制度 | 第31页 |
·国外节水法律制度对完善我国节水制度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促进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措施 | 第33-44页 |
·进一步完善我国《水法》 | 第33-35页 |
·制定一部专门的《节水法》 | 第35-36页 |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 第36-39页 |
·我国水权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 | 第36-37页 |
·水权制度的宪法完善 | 第36页 |
·水权制度的民法完善 | 第36-37页 |
·水权制度的环境资源法完善 | 第37页 |
·建立水权交易公示与登记制度 | 第37-38页 |
·建立水权银行,完善交易方式 | 第38页 |
·建立用水审计制度 | 第38页 |
·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 第38-39页 |
·完善水票制度 | 第39页 |
·建立健全政府管理机构和相关机制 | 第39页 |
·加大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建立经济型节水型社会 | 第39-41页 |
·建立节水激励制度,设立节水基金,支持节水技术,奖励节水 | 第41页 |
·建立农业节水补偿机制 | 第41-42页 |
·加强宣传教育,建设良好的节水文化环境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