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意义 | 第8-13页 |
|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住宅体系的提出 | 第13页 |
|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体系的构成及特点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 2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试验研究及简化力学模型探讨 | 第19-46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墙板受力性能试验概况 | 第19-22页 |
| ·试件的设计 | 第19-21页 |
| ·加载方案及装置 | 第21-22页 |
| ·试验结果整理 | 第22页 |
| ·分阶段力学模型 | 第22-24页 |
| ·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板模型 | 第24-34页 |
| ·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的复合材料模型 | 第25-30页 |
|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弹性抗侧刚度 | 第30-34页 |
| ·刚架斜压杆模型 | 第34-42页 |
| ·刚架斜压杆模型的提出 | 第34-35页 |
| ·刚架斜压杆模型简化过程 | 第35-36页 |
| ·砌块等效斜压杆宽度的验算 | 第36-39页 |
| ·刚架斜压杆模型的抗侧刚度计算 | 第39-42页 |
| ·梁铰框架模型 | 第42-44页 |
| ·梁铰框架模型的提出 | 第42页 |
| ·梁铰框架模型抗侧刚度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3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房屋模型试验研究 | 第46-58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房屋模型试验概况 | 第46-50页 |
| ·模型选取 | 第46-47页 |
| ·模型设计 | 第47页 |
| ·材料性能 | 第47-48页 |
| ·相似关系 | 第48页 |
| ·加载方案及加载装置 | 第48-50页 |
| ·试验测试方法 | 第50页 |
| ·试验结果 | 第50-57页 |
| ·拟动力试验结果 | 第50-55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 4 节能砌块隐型密框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58-86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58-60页 |
| ·地震反应计算方法概述 | 第58页 |
| ·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法 | 第58-60页 |
| ·节能砌块隐型密框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60-65页 |
| ·基于ANSYS 的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60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60页 |
|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60-63页 |
| ·恢复力模型的选取 | 第63页 |
|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 | 第63-64页 |
| ·边界条件 | 第64页 |
| ·分析工况 | 第64-65页 |
| ·ANSYS 计算结果及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5-82页 |
| ·地震波时程分析计算结果 | 第65-73页 |
| ·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对比分析 | 第73-78页 |
| ·恢复力模型的探讨 | 第78-82页 |
| ·节能砌块隐型密框结构层间侧移探讨 | 第82-85页 |
| ·小震下弹性层间侧移限值探讨 | 第82-83页 |
| ·大震下弹塑性层间侧移限值探讨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
| 5 多层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第86-104页 |
| ·引言 | 第86页 |
| ·设计原则 | 第86-87页 |
| ·多层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 第87-91页 |
| ·建筑体型设计要求 | 第87-89页 |
| ·墙体布置要求 | 第89页 |
| ·其他设置要求 | 第89-91页 |
| ·多层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墙板实用计算方法 | 第91-94页 |
|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的刚度计算 | 第91-92页 |
|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墙板承载力计算 | 第92-94页 |
| ·多层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抗震设计计算方法 | 第94-103页 |
| ·节能砌块隐形密框结构抗震计算方法 | 第94-99页 |
| ·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 | 第99-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4页 |
| 6 结论及展望 | 第104-105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展望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