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进展 | 第11-18页 |
·高压线塔下采煤概述 | 第11-12页 |
·高压线塔下采煤实践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开采沉陷对高压输电线路的损害机理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高压输电线路变形预测研究现状 | 第16页 |
·高压线塔变形监测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采动区高压输电线塔维护加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2 高压线塔附近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分析 | 第22-41页 |
·研究区地质采矿条件 | 第22-27页 |
·矿井地理位置及地层特征 | 第22-25页 |
·21081 工作面概况 | 第25页 |
·地面线路概况 | 第25-26页 |
·高压线塔2 压煤概况 | 第26-27页 |
·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的确定 | 第27-33页 |
·初次采动地表移动预计参数的确定 | 第27-32页 |
·重复采动地表移动预计参数的确定 | 第32-33页 |
·预计结果及分析 | 第33-40页 |
·全盆地内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顺线路方向及垂直于线路方向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结果 | 第37-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3 地表移动变形对高压线塔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41-78页 |
·ANSYS 软件简介 | 第41-4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数值模拟的目的 | 第42-43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模型的材料参数 | 第44-45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45-46页 |
·模拟方案 | 第46-48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8-75页 |
·不同地表倾斜变形高压线塔损害特征研究 | 第49-59页 |
·不同地表水平拉伸变形高压线塔损害特征研究 | 第59-67页 |
·不同地表水平压缩变形高压线塔损害特征研究 | 第67-75页 |
·规律与特征的提取及应用分析 | 第75-77页 |
·规律与特征的提取 | 第75-76页 |
·应用分析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4 采动影响下高压输电线路变形预测及安全性评价 | 第78-89页 |
·采动影响下高压输电线路变形预测 | 第78-86页 |
·采动对高压线塔倾斜度及横担歪斜度的影响分析 | 第78-79页 |
·采动对高压输电线路近地距离的影响分析 | 第79-82页 |
·采动对高压输电线路档距和高差的影响分析 | 第82-85页 |
·采动对高压线塔转角及结构根开的影响分析 | 第85-86页 |
·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分析 | 第86-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5 高压输电线路铁塔下采煤防护技术措施研究 | 第89-98页 |
·地表沉陷控制措施 | 第89-92页 |
·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维修加固措施 | 第92-94页 |
·改造分裂基础为联合基础 | 第92-93页 |
·增加临时拉线 | 第93页 |
·开采过程中的维修和调整措施 | 第93-94页 |
·开采过程中高压线塔的变形观测 | 第94-96页 |
·高压线塔基础地表移动量观测 | 第94-95页 |
·高压线塔倾斜度观测 | 第95-96页 |
·高压线塔采后现状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6 主要结论及展望 | 第98-100页 |
·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作者简历 | 第103-10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