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公司债市场的应用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次第7-9页
1 绪论第9-17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论文框架第15-16页
   ·本文创新点第16-17页
2 我国公司债市场的现状第17-24页
   ·我国公司债的定义第17-18页
   ·我国公司债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第18-21页
   ·我国公司债市场存在的问题第21-24页
3 信用违约互换概述第24-37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义和交易原理第24-26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产生和发展第26-27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市场结构第27-30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区域结构第27-28页
     ·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的参与者第28-30页
   ·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的相互关系第30-37页
     ·理论概述第30-32页
     ·实证研究第32-37页
4 公司债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的应用第37-48页
   ·定价举例第37-43页
     ·模型的选择第37-40页
     ·决定因素第40-42页
     ·数据与计算第42-43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合约设计第43-44页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应用的注意事项第44-45页
   ·在我国应用信用违约互换的作用第45-48页
     ·信用违约互换对我国公司债市场的作用第45-47页
     ·信用违约互换的其他作用第47-48页
5 信用违约互换的风险及监管第48-53页
   ·信用风险及监管第49页
   ·交易风险及监管第49-50页
   ·流动性风险及监管第50页
   ·定价风险及监管第50-51页
   ·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第51-53页
     ·增强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动机第51页
     ·改变金融风险传导途径第51-53页
6 结束语第53-58页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公司债市场应用的有利基础第53页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公司债市场应用的障碍和对策第53-55页
   ·本文的结论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作者简介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