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检测及追踪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1-12页 |
2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与检测介绍 | 第12-23页 |
·DDoS攻击的原理及典型过程 | 第12-13页 |
·DDoS攻击的分类及常用工具分析 | 第13-16页 |
·直接风暴型攻击 | 第13-15页 |
·反射型攻击 | 第15-16页 |
·DDoS攻击的检测 | 第16-23页 |
·基于规则的DDoS攻击检测 | 第17-18页 |
·基于异常的DDoS攻击检测 | 第18-20页 |
·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20-23页 |
3 DDoS攻击的追踪技术分析与比较 | 第23-31页 |
·问题的定义及实际意义 | 第23-24页 |
·IP追踪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 第24-28页 |
·入口过滤 | 第24-25页 |
·链路测试 | 第25-26页 |
·路由记录 | 第26-27页 |
·数据包标记 | 第27-28页 |
·安全因特网权证技术 | 第28-29页 |
·几种技术的比较 | 第29-31页 |
4 一种新的基于流量序列的自适应包标记方案 | 第31-46页 |
·假设条件 | 第31-32页 |
·基本数据包标记方案 | 第32-35页 |
·确定包标记分析 | 第35-36页 |
·FAPM追踪基本思想 | 第36-37页 |
·标记域的选取和协议兼容性分析 | 第37-39页 |
·FAPM标记过程 | 第39页 |
·FAPM重构过程 | 第39-41页 |
·对DDoS攻击流的过滤 | 第41-42页 |
·算法复杂度分析 | 第42-43页 |
·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5 IPv6环境下包标记的新方案 | 第46-56页 |
·IPv6与IPv4的比较 | 第46-47页 |
·IPv6的扩展包分析 | 第47-48页 |
·标记域改进策略 | 第48-49页 |
·追踪过程算法描述 | 第49-51页 |
·追踪的部署与实施 | 第51-52页 |
·抗干扰性和可移植性实验分析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