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导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选题的形成 | 第7-8页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第8-1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3-27页 |
第一节 经济学上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20页 |
一、信息不对称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 第16-20页 |
第二节 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7页 |
一、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的内涵 | 第20-21页 |
二、保险契约信息对称性的法律价值 | 第21-27页 |
第二章 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与保险交易的关系 | 第27-57页 |
第一节 契约自由原则的实现 | 第27-43页 |
一、契约自由原则的法律精神 | 第29-35页 |
二、契约自由原则与保险契约的冲突与解决 | 第35-43页 |
第二节 最大诚信原则的实现 | 第43-57页 |
一、最大诚信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43-53页 |
二、最大诚信原则的功能体现 | 第53-57页 |
第三章 信息不对称对保险法律关系之影响 | 第57-72页 |
第一节 保险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 第58-62页 |
一、保险标的的信息不对称 | 第58-59页 |
二、保险知识的信息不对称 | 第59-60页 |
三、保险技术的信息不对称 | 第60页 |
四、保险监管的信息不对称 | 第60-62页 |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的影响 | 第62-72页 |
一、逆向选择 | 第62-65页 |
二、道德风险 | 第65-72页 |
第四章 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的多维分析 | 第72-84页 |
第一节 保险制度的发展与职能 | 第72-76页 |
一、保险制度的发展轨迹 | 第72-75页 |
二、保险制度的风险转移职能 | 第75-76页 |
第二节 保险交易环境与信息不对称 | 第76-80页 |
一、保险市场主体的逐利性 | 第76-77页 |
二、保险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77-79页 |
三、保险信息获取的成本 | 第79-80页 |
第三节 保险契约的格式化特征 | 第80-84页 |
一、格式合同的特征 | 第81-82页 |
二、保险契约的格式化 | 第82-84页 |
第五章 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 | 第84-118页 |
第一节 保险契约法的立法规制 | 第84-111页 |
一、告知义务 | 第85-92页 |
二、说明义务 | 第92-100页 |
三、通知义务 | 第100-109页 |
四、保密义务 | 第109-111页 |
第二节 保险监管法的法律规制 | 第111-118页 |
一、政府监管 | 第111-116页 |
二、行业监管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化解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 | 第118-140页 |
第一节 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 | 第118-129页 |
一、不可抗辩条款之法律确认 | 第119-122页 |
二、不可抗辩条款需要建立的诚信基础 | 第122-126页 |
三、不可抗辩条款在我国保险法中的适用 | 第126-129页 |
第二节 保险保证的法律控制 | 第129-134页 |
一、保险保证的适用限制 | 第129-131页 |
二、保险保证在我国保险契约法中的发展 | 第131-134页 |
第三节 弃权与禁止反言的立法构想 | 第134-140页 |
一、弃权与禁止反言的一般理论 | 第134-137页 |
二、弃权与禁止反言对我国保险契约法的借鉴意义 | 第137-140页 |
结语 | 第140-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7-158页 |
后记 | 第158-160页 |
中文摘要 | 第160-163页 |
ABSTRACT | 第163-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