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

“制造典型”:邻里政治实践的日常生活逻辑

内容提要第1-7页
引言第7-10页
第1章 研究缘起与文献评述第10-24页
   ·研究起点:把日常生活带回分析的中心第10-16页
   ·理论梳理:国家-社会的日常生活遭遇第16-21页
     ·从“国家-社会二元界分”到“社会中的国家”第16-17页
     ·都市邻里研究的国家-社会范式第17-19页
     ·从“国家-社会范式”到“邻里日常生活”第19-21页
   ·关键概念:提出与清理第21-24页
     ·“邻里政治”:研究范畴第21页
     ·日常生活中的权力:研究介入第21-24页
第2章 研究视角、方法与思路第24-29页
   ·研究视角第24页
   ·从方法论到方法第24-27页
   ·资料来源第27-28页
   ·论文结构第28-29页
第3章 情理政治:居委会的典型化动员第29-43页
   ·“任务下达”:邻里政治之于国家政治第29-33页
   ·“二次动员”:居委会的日常权威式运作第33-39页
   ·“情理逻辑”:权力动员的日常生活策略第39-43页
     ·话语转换第39-40页
     ·化公为私第40-41页
     ·主动示弱第41-43页
第4章 “四两拨千斤”:典型群众的“典型化”表演第43-59页
   ·“典型群众”:情理政治的群体边界第43-52页
     ·概念辨析与理论分歧第43-45页
     ·典型群众的社会分类第45-51页
     ·典型群众的基本特征第51-52页
   ·作为表演道具的典型群众第52-57页
     ·造势:制造公共议题第52-54页
     ·示范:典型仪式表演第54-56页
     ·唠嗑:日常话语传递第56-57页
   ·典型群众的被动员和再动员第57-59页
第5章 典型的自我创制:业主维权第59-69页
   ·作为策略的“制造典型”第59-64页
   ·利益导引的“法理逻辑”第64-65页
   ·邻里政治的“二元区隔”第65-6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4页
   ·“典型化动员”与“问题典型化”第69-70页
   ·情理政治和法理政治的二元区隔第70-71页
   ·“典型化”运作的差序格局模式第71页
   ·“典型化”策略生成的社会根源第71-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后记第78-80页
中文摘要第80-83页
ABSTRACT第83-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地农民社群隔离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以长春市为例
下一篇:城市女性家庭地位提升的制度分析--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女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