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第一章 毛泽东指导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基础与历史背景 | 第15-64页 |
第一节 马恩列斯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 第15-42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 第15-26页 |
二、列宁斯大林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与实践 | 第26-42页 |
第二节 建国初期毛泽东与刘少奇关于农业发展道路的争论 | 第42-64页 |
一、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 第42-51页 |
二、毛泽东刘少奇两种农业发展思路的碰撞与结果 | 第51-64页 |
第二章 毛泽东对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导与总结 | 第64-121页 |
第一节 毛泽东对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前期指导 | 第65-98页 |
一、1951年春——1953年10月 发扬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鼓励互助合作,确保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 第66-83页 |
二、1953年10月——1954年底 以互助合作作为发展生产的主要手段,确保以生产为中心 | 第83-90页 |
三、1954年底——1955年7月 政策上以互助合作为中心,实践中强调不能与发展生产相分离 | 第90-98页 |
第二节 毛泽东对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指导 | 第98-105页 |
一、毛泽东对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指标压力 | 第98-100页 |
二、湖南省委纠"左"努力与农业合作化骤然完成 | 第100-105页 |
第三节 毛泽东对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导情况总结 | 第105-111页 |
一、土地改革后湖南互助运动发展情况 | 第105-107页 |
二、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前期成功发展 | 第107-110页 |
三、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失误结束 | 第110-111页 |
第四节 毛泽东对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导的特点 | 第111-121页 |
一、这一时期是湖南农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 第111-114页 |
二、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两种思想交锋相当尖锐 | 第114-116页 |
三、毛泽东直接干预越多失误越大 | 第116-117页 |
四、定期推出典型代表人物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 第117-121页 |
第三章 毛泽东指导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 第121-154页 |
第一节 着重强调变革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 | 第121-129页 |
一、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模糊 | 第121-127页 |
二、毛泽东对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判断错误 | 第127-129页 |
第二节 非常肯定和赞赏家乡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 第129-138页 |
一、农业合作化前期对农民个体积极性和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认识 | 第130-132页 |
二、毛泽东对家乡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误读 | 第132-135页 |
三、毛泽东误读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原因 | 第135-138页 |
第三节 以统战态度对待中农,导致中农政策突变 | 第138-145页 |
一、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政策实施情况 | 第138-143页 |
二、毛泽东以统战对象态度对待中农的原因 | 第143-145页 |
第四节 采取行政命令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推动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急促冒进 | 第145-154页 |
一、湖南省委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面临双重压力的情况 | 第145-152页 |
二、湖南省委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面临双重压力的原因 | 第152-154页 |
第四章 毛泽东指导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启示 | 第154-165页 |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三农"困境 | 第154-157页 |
第二节 "走合作化道路"是中国农业历史的必然选择 | 第157-165页 |
结语 | 第165-167页 |
参考文献 | 第167-170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70-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