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 ·组合截面构件的应用及本文的研究对象 | 第11-13页 |
| ·组合截面立柱承载力计算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单个C形截面构件的研究成果 | 第14-15页 |
| ·组合截面构件的研究成果 | 第15-17页 |
| ·冷弯薄壁型钢设计方法简介 | 第17-20页 |
| ·板的屈曲后强度 | 第17-18页 |
| ·有效宽度法的计算原理 | 第18-19页 |
| ·直接强度法的计算原理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开口双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截面轴压立柱承载力试验研究 | 第22-41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试验目的和内容 | 第22页 |
| ·试件目的 | 第22页 |
| ·试验内容 | 第22页 |
| ·试件截面形式、尺寸以及材料特性 | 第22-24页 |
| ·试件截面形式和尺寸 | 第22-24页 |
| ·试件材性 | 第24页 |
| ·试验装置、测点布置和加载制度 | 第24-26页 |
| ·试件装置 | 第24-25页 |
| ·测点布置 | 第25页 |
| ·初始几何缺陷 | 第25-26页 |
| ·加载制度 | 第26页 |
| ·试验过程及破坏现象 | 第26-31页 |
| ·单肢C形截面立柱破坏现象 | 第26-28页 |
| ·开口双肢组合截面立柱破坏现象 | 第28-30页 |
| ·试验破坏现象小结 | 第30-31页 |
| ·试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 第31-40页 |
| ·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 ·荷载-弱轴弯曲位移曲线 | 第32-35页 |
| ·荷载-轴向压缩位移曲线 | 第35-37页 |
| ·荷载-应变曲线 | 第37-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开口双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截面轴压立柱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41-63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41-44页 |
| ·材料的非线性问题 | 第41-43页 |
| ·几何非线性问题 | 第43-44页 |
| ·接触非线形分析 | 第44页 |
|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44-46页 |
|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44-45页 |
| ·非线形屈曲分析 | 第45页 |
| ·求解设定 | 第45-46页 |
| ·结果后处理 | 第46页 |
| ·本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46-50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46-47页 |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47页 |
| ·有限元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 ·网格划分 | 第48-49页 |
| ·边界约束及加载 | 第49-50页 |
| ·初始缺陷 | 第50-51页 |
| ·几何初始缺陷的施加 | 第50-51页 |
|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1页 |
| ·冷弯效应的影响 | 第51页 |
| ·模型正确性验证 | 第51-58页 |
| ·荷载-位移曲线比较 | 第51-53页 |
| ·试件变形及破坏现象的比较 | 第53-57页 |
| ·极限承载力的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 ·有限元参数分析 | 第58-62页 |
| ·有限元分析构件的破坏模式 | 第58-60页 |
| ·有限元分析构件的分析结果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开口双肢冷弯薄壁型钢组合截面轴压立柱承载力建议公式 | 第63-75页 |
| ·概述 | 第63页 |
| ·美国规范设计方法计算分析 | 第63-67页 |
| ·美国规范有效宽度法计算分析 | 第63-65页 |
| ·美国规范直接强度法计算分析 | 第65-66页 |
| ·美国规范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 | 第66-67页 |
| ·我国规范GB50018-2002设计方法计算分析 | 第67-71页 |
| ·我国规范GB50018-2002计算方法 | 第67-69页 |
| ·我国现行规范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69-70页 |
| ·我国现行规范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 | 第70-71页 |
| ·对我国现行规范的修正建议 | 第71-73页 |
| ·开口双肢组合截面构件轴压承载力建议公式 | 第71-72页 |
| ·算例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76页 |
| 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