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40页 |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研究进展 | 第13-27页 |
·毛细管电泳概述 | 第13-27页 |
·历史回顾及发展动向 | 第13页 |
·毛细管电泳基本原理 | 第13-15页 |
·毛细管电泳特点 | 第15-16页 |
·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 | 第16-19页 |
·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 第17页 |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 | 第17页 |
·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 第17页 |
·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 | 第17页 |
·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 第17页 |
·毛细管电色谱(CEC) | 第17-18页 |
·非水毛细管电泳(NACE) | 第18页 |
·毛细管阵列电泳(CAE) | 第18页 |
·芯片毛细管电泳(MCCE) | 第18-19页 |
·联用技术 | 第19-20页 |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CE-AD)概况 | 第20页 |
·CE-AD理论 | 第20-21页 |
·CE-AD方法 | 第21-23页 |
·恒电势安培法 | 第21页 |
·线性扫描伏安法 | 第21-22页 |
·脉冲电势安培法 | 第22-23页 |
·CE-AD仪器 | 第23-25页 |
·离柱型安培检测 | 第23-24页 |
·柱端型安培检测 | 第24-25页 |
·电极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节 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研究进展 | 第27-32页 |
·DNA氧化损伤标志物概述 | 第27-32页 |
·8-羟基脱氧鸟苷的发现 | 第28页 |
·8-羟基脱氧鸟苷作为DNA氧化损伤标志物原理 | 第28-29页 |
·与8-羟基脱氧鸟苷相关的生物医学研究 | 第29-30页 |
·8-OHdG分离检测方法 | 第30-31页 |
·HPLC-ECD法 | 第30页 |
·GC/MS法 | 第30页 |
·~(32)P后标记法 | 第30-31页 |
·免疫化学方法 | 第31页 |
·LC-MS法 | 第31页 |
·同位素稀释质谱 | 第31页 |
·HPCE法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样品柱上富集技术与分子印迹技术 | 第32-40页 |
·样品柱上富集技术概述 | 第32-40页 |
·富集方法 | 第32-38页 |
·等速电泳(ITP) | 第32-33页 |
·样品堆积 | 第33-36页 |
·扫集法(sweeping) | 第36-37页 |
·离子选择性耗尽进样(SEI) | 第37-38页 |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概况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章 CE-AD方法用于尿中8-OHdG的研究 | 第40-63页 |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CE-AD)的建立 | 第40-56页 |
·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法的建立 | 第40-56页 |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实验药品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电极的预处理及活化 | 第41-42页 |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柱的制作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3页 |
·8-OHdG的循环伏安图 | 第42-43页 |
·8-OHdG的动力学伏安曲线 | 第43页 |
·电泳电压对迁移时间和峰电流的影响 | 第43-45页 |
·缓冲溶液pH值对峰电流和迁移时间的影响 | 第45-47页 |
·进样时间对峰电流和理论塔板数的影响 | 第47页 |
·样品缓冲液pH对峰电流和理论塔板数的影响 | 第47-49页 |
·缓冲液浓度对迁移时间和峰电流的影响 | 第49页 |
·动态pH调节进样 | 第49-50页 |
·动态pH调节进样浓缩富集作用的原理 | 第50-52页 |
·动态pH调节进样中样品缓冲液及电泳缓冲溶液pH值的优化 | 第52-53页 |
·动态pH调节进样与高度差进样方式对8-OHdG富集效果对比 | 第53页 |
·定量分析 | 第53-55页 |
·重现性实验 | 第53-54页 |
·线性范围 | 第54页 |
·最小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二节 CE-AD方法用于尿中8-OHdG的测定 | 第56-63页 |
·CE-AD方法用于尿中8-OHdG的测定 | 第56-63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实验仪器 | 第56页 |
·实验药品 | 第56页 |
·尿样的收集 | 第56页 |
·分子印记固相萃取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分子印记毛细管柱性能 | 第57-58页 |
·尿样分析 | 第58-60页 |
·定性和定量分析 | 第60-61页 |
·尿样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其它富集技术在测定8-OHdG中的应用 | 第63-78页 |
第一节 场放大富集技术在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8-OHdG中的应用 | 第63-71页 |
·场放大柱上富集方法建立 | 第63-71页 |
·实验部分 | 第63-64页 |
·实验仪器 | 第63页 |
·实验药品 | 第63页 |
·8-OHdG标准溶液配制 | 第63-64页 |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电极的预处理 | 第64页 |
·场放大进样及浓缩富集作用原理 | 第64-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电泳电压的影响 | 第65-66页 |
·检测电位的影响 | 第66-67页 |
·缓冲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场放大技术对8-OHdG的富集效果 | 第68-69页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作用 | 第69-70页 |
·重复性、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二节 碱堆积富集技术在毛细管电泳测定8-OHdG过程中的应用 | 第71-78页 |
·碱堆积富集方法的建立 | 第71-78页 |
·实验部分 | 第71页 |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实验药品 | 第71页 |
·碱堆积富集技术原理 | 第71-72页 |
·条件优化 | 第72-75页 |
·电泳电压的优化 | 第72-74页 |
·检测电位的优化 | 第74页 |
·碱进样时间优化 | 第74-75页 |
·缓冲溶液浓度优化 | 第75页 |
·碱堆积技术对8-OHdG的富集效果 | 第75-77页 |
·重现性、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