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移动通信的发展史 | 第11-15页 |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11页 |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11-12页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第12-14页 |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基带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DSP 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CDMA2000 移动通信系统 | 第18-30页 |
·CDMA 技术基础 | 第18-20页 |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第18-19页 |
·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 | 第19-20页 |
·CDMA2000 体系结构简述 | 第20-21页 |
·CDMA2000 物理层概述 | 第21-26页 |
·几个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CDMA2000 物理层的关键特征 | 第23-24页 |
·CDMA2000 物理信道结构 | 第24-26页 |
·CDMA2000 反向链路物理信道的结构和特性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带信号处理模块的总体设计 | 第30-39页 |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 第30-31页 |
·系统设计要求与方案 | 第30-31页 |
·系统总框图及工作原理 | 第31页 |
·主要模块的基本功能介绍 | 第31-32页 |
·主要芯片选型 | 第32-35页 |
·DSP 芯片 | 第32-34页 |
·CPLD 芯片 | 第34页 |
·Flash 存储器芯片 | 第34页 |
·AD 转换芯片 | 第34-35页 |
·DA 转换芯片 | 第35页 |
·TMS320C54x 系列DSP 软件开发流程 | 第35-37页 |
·CCS 集成开发环境功能介绍 | 第35-36页 |
·TMS320C54x 系列DSP 软件开发工具 | 第36-37页 |
·TMS320C54x 系列DSP 软件开发过程 | 第37页 |
·实验系统工作的总体流程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功能模块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54页 |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9-40页 |
·电源需求分析 | 第39页 |
·电源电路设计和调试 | 第39-40页 |
·DSP 模块设计 | 第40-44页 |
·CPLD 模块的设计 | 第44-46页 |
·AD 模块的设计 | 第46-47页 |
·DA 模块的设计 | 第47-49页 |
·Flash 模块的设计及DSP 自举加载过程的实现 | 第49-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基带信号处理算法的软件实现 | 第54-77页 |
·软件总体实现方案 | 第54页 |
·CRC 编码 | 第54-57页 |
·CRC 校验基本概念 | 第54-55页 |
·CRC 编码算法 | 第55页 |
·CRC 编码的软件实现 | 第55-57页 |
·尾比特添加 | 第57页 |
·卷积编码 | 第57-61页 |
·卷积编码的基本概念 | 第57-58页 |
·卷积编码算法 | 第58-59页 |
·卷积编码的软件实现 | 第59-61页 |
·符号重复与符号删除 | 第61-62页 |
·块交织 | 第62-64页 |
·交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 第62页 |
·交织编码算法的软件实现 | 第62-64页 |
·Walsh 编码 | 第64-67页 |
·Walsh 函数的基本概念 | 第64-65页 |
·Walsh 码序列的产生 | 第65页 |
·Walsh 编码的软件实现 | 第65-67页 |
·长码扩频 | 第67-70页 |
·长码的产生 | 第67-68页 |
·长码扩频原理 | 第68-69页 |
·长码扩频的软件实现 | 第69-70页 |
·短码加扰 | 第70-73页 |
·短码的产生 | 第70-71页 |
·短码加扰原理 | 第71页 |
·短码加扰的软件实现 | 第71-73页 |
·QPSK 调制 | 第73-76页 |
·QPSK 基本原理 | 第73-75页 |
·QPSK 的软件实现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4页 |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