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入口空间形态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18页 |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框架 | 第17-18页 |
| 第2章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的界定 | 第18-30页 |
| ·城市公园的定义及发展 | 第18-22页 |
| ·城市公园的定义 | 第18页 |
| ·城市公园的历史发展 | 第18-20页 |
| ·城市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 第20-21页 |
| ·城市公园的空间特性 | 第21-22页 |
| ·城市公园的类型 | 第22-23页 |
| ·国外城市公园的分类 | 第22-23页 |
| ·中国城市公园的分类 | 第23页 |
| ·入口空间的概念 | 第23-29页 |
| ·入口空间的历史渊源 | 第23-28页 |
|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形态的定义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形态分析 | 第30-59页 |
| ·入口空间整体构成形态 | 第30-49页 |
| ·外围过渡空间 | 第31-39页 |
| ·建筑空间 | 第39-43页 |
| ·园内的引导空间 | 第43-48页 |
| ·入口空间各组成部分整体构成关系 | 第48-49页 |
| ·入口空间实体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 | 第49-55页 |
| ·硬质元素 | 第49-51页 |
| ·软质元素 | 第51-55页 |
| ·入口空间的空间序列组织 | 第55-58页 |
| ·空间序列的组织形式 | 第55-57页 |
| ·空间序列的组合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4章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的功能 | 第59-66页 |
| ·基本功能 | 第60-61页 |
| ·交通功能 | 第60页 |
| ·服务功能 | 第60-61页 |
| ·管理功能 | 第61页 |
| ·衍生功能 | 第61-65页 |
| ·形象功能 | 第61-63页 |
| ·城市空间向公园空间的缓冲过渡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联 | 第66-74页 |
|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66-68页 |
| ·城市开放空间的组成部分 | 第66-67页 |
| ·城市空间形态的结点,地标 | 第67-68页 |
| ·与城市交通空间的关联 | 第68-71页 |
|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交通构成形态 | 第69-70页 |
|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交通组织方式 | 第70-71页 |
| ·与城市景观、交往空间的关联 | 第71-73页 |
| ·关于城市景观 | 第71-72页 |
| ·入口空间参与构成城市街道景观 | 第72页 |
| ·入口空间与城市景观、交往空间的关联 | 第72-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第6章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74-81页 |
| ·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74-77页 |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74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74页 |
| ·表达特定地域特征和文化原则 | 第74-76页 |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76页 |
| ·公共参与原则 | 第76-77页 |
| ·入口空间形态实例分析 | 第77-79页 |
| ·小结 | 第79-81页 |
| 结语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目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