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7页 |
·水煤气变换反应(Water-Gas Shift Reaction)研究进展 | 第11-24页 |
·变换反应催化剂概述 | 第11-23页 |
·铁铬系高温变换催化剂 | 第11-12页 |
·铜锌系低温变换催化剂 | 第12页 |
·钴钼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 | 第12-13页 |
·新型变换催化剂 | 第13-23页 |
·变换反应机理介绍 | 第23-24页 |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3DOM)的进展 | 第24-31页 |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24-30页 |
·三维有序大孔(3DOM)材料模板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模板的填充方法 | 第26-30页 |
·模板的去除方法 | 第30页 |
·大孔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 | 第30-31页 |
·浓乳液聚合法及其在泡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 第31-36页 |
·浓乳液法背景介绍 | 第31-32页 |
·制备方法 | 第32页 |
·浓乳液聚合法特点 | 第32-33页 |
·浓乳液聚合法制备泡孔材料 | 第33-34页 |
·浓乳液聚合法的应用 | 第34-36页 |
·选题设想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37-44页 |
·实验试剂与气体 | 第37-38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38-39页 |
·实验设备 | 第38-39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39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39-41页 |
·粉末 X 射线衍射(XRD) | 第39页 |
·比表面积(BET) | 第39页 |
·扫描电镜(SEM) | 第39页 |
·程序升温还原(H2-TPR) | 第39-40页 |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40页 |
·X 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页 |
·场发射投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40-41页 |
·催化剂组分含量测定 | 第41页 |
·化学吸附 | 第41页 |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41-43页 |
·反应装置 | 第41-42页 |
·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 第43-44页 |
第三章 3DOM Pt/MOx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应用 | 第44-73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45-47页 |
·模板的制备 | 第45-46页 |
·3DOM 氧化物的制备 | 第46-47页 |
·3DOM Pt/MOx(M=Ti、Ce、Zr、Al)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页 |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47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47-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71页 |
·载体的筛选 | 第48-50页 |
·扫描电镜 | 第48-49页 |
·活性评价 | 第49-50页 |
·结构与性质 | 第50-51页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 第50-51页 |
·吸脱附曲线和孔径分布 | 第51页 |
·扫描电镜 | 第51-52页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52-53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3-54页 |
·载体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4页 |
·活性测试 | 第54-55页 |
·还原温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空速的影响 | 第56-57页 |
·Pt 含量的影响 | 第57-60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 | 第57-58页 |
·程序升温还原 | 第58-59页 |
·活性测试 | 第59-60页 |
·酸处理 | 第60-67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 | 第60-61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61-63页 |
·反应后催化剂的高分辨透射电镜 | 第63-65页 |
·稳定性 | 第65-67页 |
·大孔结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7-69页 |
·孔径分布 | 第67-68页 |
·程序升温还原 | 第68-69页 |
·活性测试 | 第69页 |
·与介孔催化剂对比 | 第69-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CeO_2掺杂3DOM Pt/TiO_2的制备及其在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应用 | 第73-81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73页 |
·表征 | 第7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0页 |
·比表面积和粒径大小 | 第73-74页 |
·扫描电镜 | 第74-75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75-76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 | 第76-77页 |
·程序升温还原 | 第77-79页 |
·性能测试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大孔-整体式氧化物的制备 | 第81-97页 |
·模板的制备 | 第81-85页 |
·实验部分 | 第81-83页 |
·原理 | 第81-82页 |
·制备步骤 | 第82-83页 |
·表征 | 第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85页 |
·分散相体积分数的影响 | 第83-84页 |
·表面活性剂数量的影响 | 第84-85页 |
·大孔-整体式氧化物的制备 | 第85-96页 |
·实验部分 | 第85-87页 |
·大孔-整体式 SiO_2 的制备 | 第86页 |
·大孔-整体式 TiO_2 的制备 | 第86页 |
·大孔-整体式 Al_2O_3 的制备 | 第86-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6页 |
·大孔-整体式氧化物 | 第87-91页 |
·大孔-整体式 TiO_2 | 第91-94页 |
·大孔-整体式 Al_2O_3 | 第94-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大孔-整体式 Pt/MO_x/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性能研究 | 第97-116页 |
·大孔-整体式 Pt/TiO_2/Al_2O_3 的制备及其对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性能 研究 | 第97-102页 |
·大孔-整体式 Pt/TiO_2/Al_2O_3 的制备 | 第97页 |
·模版聚苯乙烯(PS)的制备 | 第97页 |
·大孔-整体式 Al_2O_3 的制备 | 第97页 |
·大孔-整体式 TiO_2/Al_2O_3 的制备 | 第97页 |
·大孔-整体式 Pt/TiO_2/Al_2O_3 的制备 | 第97页 |
·大孔-整体式 Pt/TiO_2/Al_2O_3 的表征及评价条件 | 第97-98页 |
·表征 | 第97-98页 |
·活性测试条件 | 第9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2页 |
·扫描电镜 | 第98页 |
·钛溶胶填充次数的影响 | 第98-100页 |
·填充?-Al_2O_3 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铂含量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大孔-整体式 Pt/CeO_2/Al_2O_3 的制备及其对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的研究 | 第102-115页 |
·实验部分 | 第102-103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102-103页 |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103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7页 |
·整体式形貌 | 第103-104页 |
·Ce(NO_3) 3 浓度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铂前驱液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助剂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107-108页 |
·程序升温还原 | 第108页 |
·性能测试 | 第108-109页 |
·ZrO_2 的影响 | 第109-113页 |
·比表面积和粒径大小 | 第109-110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110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 | 第110-111页 |
·活性测试 | 第111-112页 |
·锆含量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重整气气氛下的活性评价 | 第113-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6-118页 |
·结论 | 第116-117页 |
·3DOM Pt/TiO_2 催化剂应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 | 第116页 |
·大孔-整体式 Pt/CeO_2/Al_2O_3 催化剂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 | 第116-117页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