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必要性 | 第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国外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 第13页 |
·国内森林公园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外沙地森林公园概况 | 第14-18页 |
·国外沙漠森林公园概况 | 第14-15页 |
·国内沙漠森林公园概况 | 第15-16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概况 | 第16-18页 |
·相关概念及范围界定 | 第18-2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相关研究范围界定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课题框架(见图1—4)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森林公园营建相关理念与手法研究 | 第22-34页 |
·森林公园营建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3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森林美学理论 | 第23-24页 |
·园林美学 | 第24页 |
·环境规划理论 | 第24-25页 |
·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研究 | 第25-27页 |
·国外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我国森林景观资源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森林公园环境容量研究 | 第27-29页 |
·环境容量的定义 | 第27页 |
·环境容量预测的估算原则 | 第27-28页 |
·森林公园环境容量的预测方法 | 第28-29页 |
·国内外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研究 | 第29-30页 |
·国外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研究 | 第29页 |
·我国森林公园功能分区研究 | 第29-30页 |
·我国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原则研究 | 第30页 |
·国内外森林公园营建设计方法 | 第30-33页 |
·场地分析法 | 第31-32页 |
·公众参与法 | 第32-33页 |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的概述 | 第34-40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的特征 | 第34-36页 |
·区位与规模 | 第34页 |
·自然与人文资源并重 | 第34-36页 |
·服务对象与游憩内容 | 第36页 |
·表现风格 | 第36页 |
·榆林沙地森林公园的功能 | 第36-40页 |
·生态保护功能 | 第36-37页 |
·生产功能 | 第37-38页 |
·游憩功能 | 第38页 |
·科研与教育功能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营建理念与手法 | 第40-50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营建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景观资源评价 | 第41-43页 |
·运用SWOT 分析法进行定性评价 | 第41页 |
·运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进行定量评价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 | 第43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景观功能分区 | 第43-44页 |
·景观功能分区原则 | 第43页 |
·景观功能分区模式 | 第43-44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 第44-45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设计方法 | 第45-47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 第47-50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特征 | 第47-48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原则 | 第48页 |
·榆林沙地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的可行措施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与理论应用 | 第50-68页 |
·研究背景 | 第50-53页 |
·自然环境背景 | 第50-52页 |
·社会经济背景 | 第52-53页 |
·景观资源评价 | 第53-58页 |
·定性评价(SWOT 分析) | 第53-54页 |
·定量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 第54-56页 |
·客源市场定位 | 第56-57页 |
·游客规模预测 | 第57-58页 |
·总体规划 | 第58-60页 |
·规划依据 | 第58-59页 |
·规划范围 | 第59页 |
·规划期限 | 第59页 |
·理论指导 | 第59页 |
·规划原则 | 第59-60页 |
·建设目标 | 第60页 |
·功能布局 | 第60-64页 |
·性质定位 | 第60页 |
·总体布局 | 第60-61页 |
·功能分区 | 第61-63页 |
·环境容量 | 第63-64页 |
·要素规划 | 第64-68页 |
·植物景观规划 | 第64-66页 |
·服务设施规划 | 第66-67页 |
·基础设施规划 | 第67页 |
·管理设施规划 | 第67页 |
·导游标志规划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