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党参的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本草考证 | 第12-13页 |
·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考证 | 第12-13页 |
·清代本草考证 | 第13页 |
·生物学研究 | 第13-15页 |
·资源分布 | 第13-14页 |
·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药材区别 | 第15页 |
·化学成分 | 第15-18页 |
·糖类 苷类 | 第16页 |
·萜类 | 第16页 |
·甾类 | 第16页 |
·生物碱 | 第16-17页 |
·有机酸 | 第17页 |
·黄酮类 | 第17页 |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 第17页 |
·挥发性成份 | 第17页 |
·其它成分 | 第17-18页 |
·党参的药理作用 | 第18-19页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第18页 |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第18页 |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第18-19页 |
·对心血管作用 | 第19页 |
·抗衰老作用 | 第19页 |
·其它作用 | 第19页 |
·栽培研究 | 第19-20页 |
·栽培育苗 | 第19-20页 |
·移栽 | 第20页 |
·田间管理 | 第20页 |
·采收与加工 | 第20页 |
·乳汁管的研究概况 | 第20-25页 |
·乳汁管的类型 | 第21-22页 |
·无节乳汁管(nonartieulated laticifers) | 第21页 |
·有节乳汁管(articulated laticifers) | 第21-22页 |
·发育及生长 | 第22-23页 |
·无节乳汁管的发育 | 第22-23页 |
·有节乳汁管的发育 | 第23页 |
·成分和功能 | 第23-25页 |
·成分 | 第23-24页 |
·功能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研究材料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7页 |
·石蜡切片 | 第25页 |
·组织化学 | 第25-26页 |
·组织透明 | 第26页 |
·薄切片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7-38页 |
·党参各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 第27-32页 |
·根的发育和结构 | 第27-29页 |
·根尖结构及其组织分化 | 第27页 |
·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 第27-28页 |
·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 第28页 |
·多年生根的结构 | 第28-29页 |
·茎的发育和结构 | 第29-31页 |
·茎尖及其组织分化 | 第29页 |
·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 第29-30页 |
·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 第30-31页 |
·叶的结构和发育 | 第31-32页 |
·花、果的结构 | 第32页 |
·党参乳汁管的结构及发育 | 第32-35页 |
·乳汁管的结构及分布 | 第32-33页 |
·根中的分布 | 第32-33页 |
·茎中的分布 | 第33页 |
·叶中的分布 | 第33页 |
·花中的分布 | 第33页 |
·乳汁管的发育 | 第33-35页 |
·根中乳汁管的发育 | 第34页 |
·茎中乳汁管的发育 | 第34-35页 |
·叶中乳汁管的发育 | 第35页 |
·根中薄壁细胞的增值及裂隙的形成 | 第35-36页 |
·薄壁细胞的产生 | 第35-36页 |
·根中裂隙的形成 | 第36页 |
·党参的组织化学研究 | 第36-38页 |
·储藏物的组织化学定位 | 第36页 |
·党参萜类、甾类成分的组织化学定位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8-43页 |
·党参各器官结构和发育 | 第38-39页 |
·根的发育和结构 | 第38-39页 |
·茎的发育和结构 | 第39页 |
·党参乳汁管的结构和发育 | 第39-41页 |
·根中裂隙的形成和作用 | 第41页 |
·党参的组织化学研究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图版说明 | 第48-50页 |
Explanation of plates | 第50-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