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论文

Tat蛋白上肝素新结合位点的确定及其功能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S第9-19页
前言第19-22页
第一部分 Tat 突变体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蛋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第22-68页
 0 前言第22-23页
 1 实验材料第23-28页
   ·实验用菌种第23页
   ·实验用质粒第23页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23-24页
   ·常用缓冲液及其它溶液的配制第24-26页
   ·主要仪器第26-28页
 2 实验方法第28-35页
   ·Tat 上heparin 结合位点的计算机模拟第28-29页
   ·Tat 蛋白突变体的制备第29-34页
     ·Tat 突变体目的片段的制备第29-30页
     ·Tat 蛋白突变体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第30-33页
     ·Tat 突变体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33-34页
   ·蛋白鉴定第34-35页
     ·样品处理第34-35页
     ·LC第35页
 3 实验结果第35-65页
   ·分子对接预测了Tat 蛋白上肝素新结合位点第35-37页
   ·Tat 蛋白突变体的制备第37-52页
     ·Tat 突变体引物的设计第37-39页
     ·Tat 突变体的PCR 扩增第39-41页
     ·Tat 突变体PCR 产物以及pGEX-2T 载体的双酶切第41页
     ·双酶切鉴定重组突变体质粒第41-43页
     ·DNA 测序鉴定结果第43-51页
     ·Tat 突变体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51-52页
   ·蛋白鉴定第52-65页
 4 讨论第65-67页
 5 小结第67-68页
第二部分 Tat 蛋白上肝素结合位点的确定第68-96页
 0 前言第68-70页
 1 实验材料第70-71页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70页
   ·实验仪器第70-71页
 2 实验方法第71-73页
   ·Heparin 糖生物芯片的制备第71-72页
     ·肝素-己二胺的合成第71页
     ·肝素-己二胺-生物素的合成第71页
     ·肝素-己二胺-生物素在传感器表面的固定第71-72页
   ·肝素及内源性糖胺聚糖类物质(GAGs)对GST-Tat 及其突变体与芯片肝素结合的抑制作用第72-73页
     ·GST-Tat 与芯片肝素结合的浓度的确定第72页
     ·GST-Tat 及其突变体与肝素结合能力的检测第72页
     ·GST-Tat 及其突变体与肝素结合的动力学参数第72页
     ·肝素及其他 GAGs 对 GST-Tat、GST-Tat_((G48-R57)A)、GST-Tat_(K(12,41)A/R78A)与芯片肝素结合的影响第72-73页
 3 实验结果第73-92页
   ·GST-Tat 及其突变体与芯片肝素结合能力的比较第73-86页
     ·GST-Tat 实验浓度的确定第73-74页
     ·GST-Tat 及其突变体与Heparin 结合能力的比较第74-75页
     ·GST-Tat 及其突变体与Heparin 结合的动力学研究第75-86页
   ·Heparin 及其他内源性GAGs 对GST-Tat 及其突变体与芯片Heparin 结合的抑制作用第86-92页
 4 讨论第92-95页
 5 小结第95-96页
第三部分 KKR 区在 Tat 蛋白功能中作用的研究第96-107页
 0 前言第96-97页
 1 实验材料第97-98页
   ·试剂与材料第97页
   ·细胞和细胞培养第97-98页
   ·主要仪器及数据处理软件第98页
 2 实验方法第98-99页
   ·内化试验第98-99页
   ·黏附实验第99页
   ·整合素活化试验第99页
 3 结果第99-104页
   ·KKR 区不影响Tat 蛋白的内化功能第99-101页
   ·KKR 区通过与细胞膜 HSPG 结合,利于 Tat介导的整合素活化,进而促进卡波氏肉瘤细胞的粘附第101-104页
 4 讨论第104-106页
 5 小结第106-107页
结论与创新第107-109页
 一、结论第107页
 二、主要创新之处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综述1、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研究方法进展第115-126页
综述2、SPR 技术在海洋糖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26-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千金藤素对化疗药物减毒增效及抗肿瘤转移作用研究
下一篇:海分枝杆菌培养及致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