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一般病证论文--中风论文

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常用中药现代文献及气虚血瘀证中药干预研究

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9页
文献研究第9-19页
 1 资料与方法第9页
   ·资料来源第9页
   ·资料选择第9页
   ·统计学方法第9页
 2 结果第9-19页
   ·一般资料第9-19页
临床研究第19-26页
 1 病历选择第19-21页
   ·诊断标准第19-20页
   ·病例选择标准第20-21页
 2 临床资料第21-22页
   ·一般资料第21-22页
 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治疗方法第22页
   ·观察指标第22-23页
   ·统计方法第23页
 4 治疗结果第23-26页
   ·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第23页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第23-24页
   ·中医血瘀、气虚证候积分比较第24页
   ·中医证候、体征积分比较第24-25页
   ·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g)比较第25页
   ·毒副作用观察第25-26页
讨论第26-38页
 1 中医学对中风的认识第26-31页
   ·病名沿革第26页
   ·病因病机的认识第26-28页
   ·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病机机制第28页
   ·中医证型的认识第28-29页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认识第29-31页
 2 西医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第31-33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认识第31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认识第31-32页
   ·缺血性中风与纤维蛋白原(Fg)第32-33页
 3 化瘀克塞方方药分析第33-36页
   ·方义分析第33页
   ·现代药理研究第33-36页
 4 现代文献及临床研究结果分析第36-37页
   ·现代文献研究分析第36-37页
 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第37-38页
   ·临床与证候疗效结果第37页
   ·纤维蛋白原检测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综述第42-49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3页
致谢第53-54页
详细摘要第54-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推拿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