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古代文献概述与规律研究 | 第8-16页 |
| 1. 先秦三国两汉时期对针灸治疗崩漏的认识 | 第8页 |
| 2.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对针灸治疗崩漏的认识 | 第8-9页 |
| 3. 宋金元时期对针灸治疗崩漏的认识 | 第9-11页 |
| 4. 明代对针灸治疗崩漏的认识 | 第11-13页 |
| 5. 清代对针灸治疗崩漏的认识 | 第13-14页 |
| 6. 小结 | 第14-16页 |
| 第二部分 现代文献概述及规律研究 | 第16-27页 |
| 1. 现代针灸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概述 | 第16-24页 |
| ·针灸治疗方法 | 第16-22页 |
| ·针灸处方分类 | 第22-24页 |
| 2. 现代文献规律研究 | 第24-27页 |
| ·针灸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 ·针灸处方 | 第25页 |
| ·选穴及归经 | 第25-26页 |
| ·辨证论治 | 第26-27页 |
| 第三部分 古今文献比较与讨论 | 第27-30页 |
| 1. 针灸治疗方法 | 第27页 |
| 2. 针灸处方 | 第27页 |
| ·古代单穴处方占大多数,现代以多穴处方为主 | 第27页 |
| ·古代有关处方分类记载少,现代多以基本方为主加减配穴治疗 | 第27页 |
| ·配穴方法古今大致相同 | 第27页 |
| 3. 选穴及归经 | 第27-28页 |
| ·针灸治疗功血所使用的高频穴位 | 第27-28页 |
| ·所归属的经脉 | 第28页 |
| 4. 辨证治疗 | 第28-29页 |
| 5. 结论 | 第29-30页 |
| 结语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附录一 | 第35-45页 |
| 附录二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详细摘要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