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述评
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产生背景 | 第9-17页 |
第一节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理论背景 | 第9-13页 |
一、从利益法学到评价法学的转向 | 第10-12页 |
二、对探求整体法秩序体系的日益关注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实践背景 | 第13-17页 |
一、司法实践中填补法律漏洞的迫切需要 | 第14-15页 |
二、法官追求个案裁判的正当性的要求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内容和特色 | 第17-29页 |
第一节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节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特色 | 第19-29页 |
一、对前人法律解释方法理论的兼容并蓄 | 第19-23页 |
二、填补法律漏洞方法的独创性 | 第23-29页 |
第三章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意义和局限 | 第29-39页 |
第一节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意义 | 第29-33页 |
一、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理论意义 | 第29-31页 |
二、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实践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局限 | 第33-39页 |
一、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理论局限 | 第33-35页 |
二、拉伦茨法律解释方法的实践局限 | 第35-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