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缩略词 | 第17-1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9-45页 |
1 脂肪性状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 第19-32页 |
·SINGLE MINDED(SIM)基因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SIM1蛋白结构 | 第19页 |
·SIM1基因表达 | 第19-20页 |
·SIM1作用 | 第20页 |
·SIM1多态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G(PPARG)基因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PPARG家族结构 | 第21-23页 |
·PPARG家族基因结构 | 第21-22页 |
·PPAR家族蛋白结构 | 第22-23页 |
·PPARG基因表达谱研究 | 第23页 |
·PPARG蛋白活性调节机制 | 第23-24页 |
·配体激活PPARG | 第23页 |
·受体调节PPARG活性 | 第23-24页 |
·翻译后机制调节转录活性 | 第24页 |
·PPARG蛋白功能研究 | 第24-25页 |
·PPARG多态性研究 | 第25-26页 |
·解耦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S,UCPs)基因研究 | 第26-32页 |
·UCPs家族概述 | 第26-28页 |
·UCPs家族基因结构和蛋白结构 | 第28页 |
·UCPs生物学功能 | 第28-30页 |
·影响UCPs表达的主要因素 | 第30页 |
·UCPs多态研究 | 第30-32页 |
2 基因全长CDNA合成及克隆 | 第32-35页 |
·RACE技术的原理 | 第33-34页 |
·3'-RACE | 第33页 |
·5'-RACE | 第33-34页 |
·RACE技术的影响因素 | 第34页 |
·5'-RACE方法比较 | 第34页 |
·RACE技术的应用 | 第34-35页 |
3 SNP的研究 | 第35-41页 |
·SNP的分类及作用 | 第35-37页 |
·基因序列内SNP | 第35-36页 |
·基因外调控区内SNP | 第36-37页 |
·其他区域SNP | 第37页 |
·SNP的特点 | 第37页 |
·SNP的分析技术 | 第37-39页 |
·研究SNP的意义 | 第39-40页 |
·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 第39页 |
·致病基因的寻找和人类起源迁徙变化研究 | 第39-40页 |
·家畜的遗传育种以及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整合 | 第40页 |
·SNP研究的前景展望 | 第40-41页 |
4 本课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41-45页 |
第二章 猪SIMI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5-65页 |
1 引言 | 第45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54页 |
·材料 | 第45-46页 |
·动物组织 | 第45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45页 |
·试剂和酶类 | 第45-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下丘脑组织总RNA提取 | 第46-47页 |
·一链cDNA合成 | 第47页 |
·部分编码区cDNA序列克隆 | 第47-48页 |
·引物设计 | 第47-48页 |
·RT-PCR反应 | 第48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及回收 | 第48页 |
·PCR产物克隆、测序 | 第48页 |
·PSIM1基因3'端序列克隆 | 第48-50页 |
·3'-RACE扩增原理,见图2.1 | 第48页 |
·引物设计 | 第48-49页 |
·3'-RACE扩增 | 第49-50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50页 |
·克隆测序 | 第50页 |
·PSIM1基因5'端序列克隆 | 第50-52页 |
·引物设计 | 第50-51页 |
·SMARTerTM 5'-RACE扩增 | 第51-52页 |
·SMARTer cDNA反转录原理 | 第52页 |
·琼脂糖电泳检测 | 第52页 |
·PCR产物克隆测序 | 第52页 |
·PSIM1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及分析 | 第52-5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4-64页 |
·猪下丘脑总RNA提取结果 | 第54页 |
·RT-PCR及部分编码区同源扩增结果 | 第54-56页 |
·反转录合成1st strand cDNA | 第54-55页 |
·编码区同源序列RT-PCR扩增 | 第55页 |
·pSIM1基因编码区同源区序列获得 | 第55-56页 |
·PSIM1基因3'-RACE结果 | 第56-58页 |
·3'-RACE产物电泳检测及序列获得 | 第56-57页 |
·pSIM1基因3'端序列获得 | 第57-58页 |
·PSIM1基因5'-RACE结果 | 第58-60页 |
·5'-RACE PCR结果 | 第58-59页 |
·pSIM1基因5'端序列获得 | 第59-60页 |
·PSIM1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 第60-64页 |
·pSIM1基因全长cDNA序列 | 第60页 |
·pSIM1基因二级结构分析及同源性分析 | 第60-62页 |
·pSIM1基因保守区分析 | 第62-63页 |
·SIM1家族进化树分析 | 第63-64页 |
4 讨论 | 第64-65页 |
第三章 SIM1基因表达谱及发育表达规律 | 第65-77页 |
1 前言 | 第65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5-69页 |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实验动物 | 第65-66页 |
·实验试剂 | 第66页 |
·实验仪器 | 第66页 |
·REAL-TIME PCR检测SIM1基因MRNA水平 | 第66-67页 |
·总RNA提取 | 第66页 |
·一链cDNA合成 | 第66页 |
·引物设计 | 第66-67页 |
·Real-time PCR条件优化和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67页 |
·熔解曲线分析 | 第67页 |
·Real-time PCR反应 | 第67页 |
·WESTERN BLOT检测SIM1基因蛋白水平 | 第67-69页 |
·组织裂解 | 第68页 |
·蛋白定量 | 第68页 |
·Western blot检测 | 第68-69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69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69-75页 |
·不同生长阶段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变化规律 | 第69-70页 |
·SIM1基因MRNA水平表达发育分析 | 第70-72页 |
·组织样品总RNA提取 | 第70页 |
·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 | 第70-71页 |
·猪SIM1基因扩增曲线 | 第71页 |
·SIM1基因mRNA水平组织表达谱 | 第71-72页 |
·SIM1基因的发育表达变化 | 第72页 |
·SIM1基因蛋白水平发育表达分析 | 第72-75页 |
·蛋白标准品浓度和标准曲线 | 第73页 |
·SIM蛋白组织表达谱 | 第73页 |
·SIM1蛋白的发育表达变化 | 第73-75页 |
4 讨论 | 第75-77页 |
第四章 PSIM1基因遗传多态及遗传效应研究 | 第77-91页 |
1. 前言 | 第77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7-84页 |
·实验材料 | 第77-81页 |
·实验动物 | 第77-78页 |
·实验试剂 | 第78-79页 |
·主要仪器 | 第79页 |
·常规试剂、溶液的配制 | 第79-81页 |
·哺乳动物血液和耳组织样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81页 |
·一链cDNA合成 | 第81页 |
·引物设计 | 第81-82页 |
·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 第82页 |
·主要生物学软件 | 第82页 |
·PSIM1基因SNP的SSCP分析 | 第82-84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配制 | 第82-83页 |
·试剂准备 | 第83页 |
·PCR产物变性、电泳 | 第83页 |
·固定、印染和显色 | 第83-84页 |
·统计分析 | 第8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4-90页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84-85页 |
·SIM1-1和SIM1-2 PCR扩增结果 | 第85页 |
·SIM1-1和SIM1-2 PCR产物SNP位点 | 第85-86页 |
·PCR产物SSCP分析 | 第86页 |
·C534T和T1677C位点在多个猪种内的基因型频率 | 第86-87页 |
·C534T和T1677C位点与性状表型值相关性分析 | 第87-90页 |
4 讨论 | 第90-91页 |
第五章 猪PPARG2基因遗传多态及遗传效应研究 | 第91-101页 |
1 前言 | 第91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91-93页 |
·实验材料 | 第91页 |
·试剂、主要仪器和溶液配制 | 第91页 |
·引物设计 | 第91-92页 |
·PCR扩增及检测 | 第92页 |
·SSCP分析 | 第92页 |
·数据分析 | 第92-93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93-99页 |
·PCR扩增检测 | 第93-94页 |
·A175G和G876A突变位点测序结果 | 第94页 |
·A175G和G876A突变位点SSCP检测结果 | 第94-95页 |
·A175G和G876A突变位点在8个品种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 第95-96页 |
·统计分析结果 | 第96-99页 |
·单倍型分析 | 第96-97页 |
·单倍型与性状表型值相关性分析 | 第97-99页 |
4 讨论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猪UCP3基因遗传多态及遗传效应研究 | 第101-111页 |
1 前言 | 第101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01-103页 |
·实验材料 | 第101-102页 |
·试剂、主要仪器和溶液配制 | 第102页 |
·引物设计 | 第102页 |
·PCR扩增及检测 | 第102页 |
·PCR-RFLP检测 | 第102页 |
·统计分析 | 第102-103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103-109页 |
·PCR扩增结果 | 第103页 |
·PCR-RFLP结果 | 第103-104页 |
·T221C和A448G突变位点在8个品种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 第104-105页 |
·突变位点与性状值相关性分析 | 第105-109页 |
4 讨论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小结、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111-115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研究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9页 |
附录 | 第129-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成果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