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9-13页 |
·选题依据 | 第9-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难点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中的难点 | 第16-17页 |
·特色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理论分析框架及政策描述 | 第18-29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公共政策执行 | 第18-19页 |
·利益博弈 | 第19-21页 |
·电力"主多分离"政策 | 第21-22页 |
·本文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22-29页 |
·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模型" | 第23-24页 |
·"主多分离"政策执行模型构建过程 | 第24-27页 |
·"主多分离"政策执行"三因素利益博弈模型"的构建 | 第27-29页 |
第3章 电力"主多分离"政策执行中的三个利益主体描述及分析 | 第29-33页 |
·电力"主多分离"政策指向的公共利益及其主体 | 第29-30页 |
·政策执行机构的双重身份及其利益取向 | 第30-32页 |
·政策执行机构作为"公共人"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 第30-31页 |
·政策执行机构作为"经济人"是地方政府、执行机构与个人利益承载者 | 第31-32页 |
·主多分离行为中的私人利益:A市电力公司多经企业的表达 | 第32-33页 |
第4章 电力"主多分离"政策执行中的三方利益博弈对政策执行影响 | 第33-44页 |
·根本冲突:公共利益体与私人利益体的博弈对政策执行影响 | 第34-38页 |
·博弈的宏观表现:政府行政强制与多经企业的制度化逃避 | 第34-36页 |
·博弈的微观表现:多经企业的对策 | 第36-37页 |
·博弈结果:非纳什均衡 | 第37-38页 |
·委托—代理:公共利益体与执行机构利益体的博弈对政策执行影响 | 第38-41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8-39页 |
·委托人:在博弈中自上而下的考核 | 第39-40页 |
·代理人:在博弈中双重身份的利益选择 | 第40-41页 |
·冲突—合作:执行机构利益体与私人利益体之间的博弈对政策执行影响 | 第41-44页 |
·重复博弈 | 第41-42页 |
·囚徒困境:执行机构与多经企业的冲突与合作 | 第42-44页 |
第5章 理性反思与建议 | 第44-52页 |
·讨论:对博弈结果的理性反思 | 第44-48页 |
·电力"主多分离"政策有继续实施的必要吗? | 第45-46页 |
·电力"主多分离"政策是否有必要强制执行? | 第46-48页 |
·结论:基于讨论的结论和建议 | 第48-52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建议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