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立题依据与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 ·立题依据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光照对植物生长、光合特性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 | 第9-13页 |
| ·甘草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及预期结果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预期结果 | 第14-15页 |
| 2 试验设计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弱光胁迫处理对甘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第15页 |
| ·弱光胁迫对甘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弱光胁迫处理对甘草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15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 ·试验材料培养与试验设计 | 第15-16页 |
| ·具体试验方案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3 弱光胁迫对甘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18-26页 |
| ·弱光胁迫对甘草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18-23页 |
| ·对株高的影响 | 第18页 |
| ·对复叶数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对根形态的影响 | 第19-21页 |
| ·对甘草叶形态的影响 | 第21-23页 |
| ·弱光胁迫对甘草产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4 弱光胁迫对甘草植株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6-31页 |
|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6-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 ·光响应曲线(PARi-Pn)和净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 第26页 |
| ·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对光合生理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对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第28页 |
| ·对甘草植株荧光作用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9页 |
| ·测定结果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5 弱光胁迫对甘草药理活性物质的影响 | 第31-42页 |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 ·对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的影响 | 第31-35页 |
| ·色谱条件 | 第31页 |
| ·测定方法 | 第31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32页 |
| ·测定结果 | 第32-35页 |
| ·对多糖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多糖分析方法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5页 |
| ·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 ·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总黄酮分析方法及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6-37页 |
| ·测定结果 | 第37页 |
| ·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 ·总皂苷分析方法与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37-38页 |
| ·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 ·对灰分和酸不溶灰分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灰分分析方法 | 第39页 |
| ·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6 弱光胁迫对甘草酸、甘草苷净含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 ·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与干重的关系 | 第42页 |
| ·弱光胁迫对单株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净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7 结论与创新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4-46页 |
| ·弱光胁迫对甘草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第44页 |
| ·弱光胁迫对甘草植株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4页 |
| ·弱光对甘草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弱光胁迫对甘草酸和甘草苷净增值的影响 | 第46页 |
| ·创新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附图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作者介绍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