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19页 |
| 1 病因病机 | 第11-12页 |
| 2 中药临床治疗 | 第12-16页 |
| ·中药周期疗法 | 第12-13页 |
| ·辨证分型论治 | 第13-14页 |
| ·自拟方治疗 | 第14-15页 |
| ·基本方加减治疗 | 第15页 |
| ·中药外治法 | 第15-16页 |
| ·内外合治 | 第16页 |
| 3 展望 | 第16-19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43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9-2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9页 |
| ·诊断及辨证 | 第19-20页 |
|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 ·中止标准 | 第20-21页 |
| ·不良反应 | 第21页 |
| ·干预措施 | 第21页 |
| ·病例分组及干预治疗方案 | 第21-22页 |
| ·观察周期 | 第22页 |
| ·评价标准 | 第22-23页 |
| ·样本含量估算 | 第23页 |
|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23页 |
| 2 结果 | 第23-37页 |
| ·基线情况 | 第23-27页 |
| ·研究结果 | 第27-36页 |
| ·不良反应分析 | 第36页 |
| ·依从性分析 | 第36-37页 |
| ·脱落病例分析 | 第37页 |
| ·两组病例药物费用分析 | 第37页 |
| 3.讨论 | 第37-43页 |
|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理论依据 | 第37-38页 |
| ·中药周期疗法相应制剂的研制 | 第38-39页 |
| ·中药周期疗法经后给药与经期给药不同证型疗效分析 | 第39页 |
| ·中药周期疗法经后给药与经期给药主要观察指标疗效分析 | 第39-40页 |
| ·中药周期疗法经后给药与经期给药伴随症状疗效分析 | 第40页 |
| ·中药周期疗法经后给药与经期给药不良反应分析 | 第40-41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附录 | 第49-59页 |
| 附录一:研究流程图 | 第49-50页 |
| 附录二:信息采集表 | 第50-59页 |
|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