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1. 研究的缘起 | 第10-11页 |
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1-12页 |
3. 选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4. 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1、画论与文论思想背景考渊 | 第16-35页 |
·玄学的产生 | 第17-19页 |
·玄学的发展 | 第19-25页 |
·玄学的“贵无”论 | 第19-21页 |
·玄学的“自然”论 | 第21-22页 |
·玄学的“崇有”论 | 第22-23页 |
·玄学的“独化”论 | 第23-25页 |
·玄学对六朝美学的影响 | 第25-35页 |
·自然之道与自然审美趋向 | 第25-27页 |
·玄学影响下的人物品藻 | 第27-30页 |
·玄学思维方式对六朝文艺美学理论的影响 | 第30-35页 |
·言意之辨 | 第31-32页 |
·以简驭繁 | 第32-35页 |
2、画论与文论中的本体论 | 第35-49页 |
·画论中的本体论 | 第36-38页 |
·文论中的本体论 | 第38-44页 |
·曹丕、陆机、钟嵘的文学本体论 | 第38-40页 |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本体论 | 第40-44页 |
·《原道》篇 | 第40-41页 |
·《征圣》、《宗经》、《体性》、《明诗》、《定势》 | 第41-44页 |
·本体论之间的影响及可能性 | 第44-49页 |
·玄学思想下的文人性格的变化 | 第44-46页 |
·文学与绘画兼通的画论家 | 第46-49页 |
3、画论与文论中的功能论 | 第49-55页 |
·画论中的功能论 | 第49-50页 |
·文论中的功能论 | 第50-52页 |
·画论和文论功能论的关系 | 第52-55页 |
4、画论与文论中的创作论 | 第55-62页 |
·画论中的创作论 | 第55-56页 |
·文论中的创作论 | 第56-59页 |
·画论与文论中创作论的关系 | 第59-62页 |
5、画论与文论中的鉴赏论 | 第62-71页 |
·画论中的鉴赏论 | 第62-64页 |
·文论中的鉴赏论 | 第64-66页 |
·画论与文论在鉴赏论中的关系 | 第66-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