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柴胡疏肝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传统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概述 | 第10-19页 |
1.历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名的认识 | 第10页 |
2.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研讨 | 第10-13页 |
·病因研究渐趋一致 | 第10-12页 |
·病机研究各家学说并存 | 第12-13页 |
·小结 | 第13页 |
3.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观点归纳 | 第13-15页 |
·健脾益气法为主 | 第13-14页 |
·理气和胃法为主 | 第14页 |
·清热化湿法为主 | 第14页 |
·滋阴濡润法为主 | 第14-15页 |
·活血通络法为主 | 第15页 |
4.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现状 | 第15-19页 |
·辨证分型治疗 | 第15-17页 |
·基本方加减治疗 | 第17页 |
·中成药治疗 | 第17-18页 |
·针灸治疗 | 第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的概述 | 第19-28页 |
1.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20-23页 |
·感染因素 | 第20-21页 |
·十二指肠液返流 | 第21页 |
·胃黏膜微循环的改变 | 第21页 |
·胃壁屏障功能降低 | 第21-22页 |
·血管活性因子的减少 | 第22页 |
·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 第22页 |
·免疫遗传因素 | 第22-23页 |
·生活方式 | 第23页 |
2.CAG的治疗进展 | 第23-26页 |
·病因治疗 | 第24页 |
·饮食治疗 | 第24页 |
·药物治疗 | 第24-26页 |
3.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8-38页 |
1.研究意义 | 第28页 |
2.一般资料 | 第28-34页 |
·病例选择 | 第28-30页 |
·治疗方法 | 第30页 |
·观察项目 | 第30-32页 |
·疗效评估终点标准 | 第32页 |
·病例资料 | 第32-34页 |
·统计方法 | 第34页 |
3.结果 | 第34-38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 第34-35页 |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35页 |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分级程度比较 | 第35-36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积分比较 | 第36页 |
·两组患者腺体萎缩(病理)疗效比较 | 第36-37页 |
·两组患者肠化疗效比较 | 第37-38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8-44页 |
1.CAG从肝论治 | 第38-40页 |
·CAG病位在脾胃,与肝相关 | 第38-39页 |
·疏肝和胃法为治疗CAG的常用治法 | 第39页 |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2. 加减柴胡疏肝汤方解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40-43页 |
·方药组成 | 第40页 |
·方解分析 | 第40-41页 |
·主要药物现代药理作用分析 | 第41-43页 |
3. 存在问题和不足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