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稀土硬质合金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硬质合金中稀土的掺杂形式与掺杂方式 | 第15-17页 |
·稀土对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17-19页 |
·稀土在硬质合金中的作用机理 | 第19-22页 |
·稀土硬质合金的应用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稀土独立掺杂WC-Co合金中稀土的表面富集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混合稀土独立掺杂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Ce的定向迁移行为 | 第24-26页 |
·稀土在硬质合金球形粉末烧结体表面的富集 | 第26页 |
·硬质合金刀片切削过程中自润滑功能稀土氧硫化物的原位形成 | 第26-28页 |
·硬质合金组元的基本性质 | 第28-29页 |
·WC-Co硬质合金的控碳问题 | 第29-31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 第31-34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法 | 第34-49页 |
·实验原料的选择、制备与特征 | 第34-46页 |
·稀土原料 | 第34-39页 |
·WC粉末 | 第39-41页 |
·Co粉末 | 第41-43页 |
·VC和Cr_3C_2粉 | 第43-44页 |
·W粉 | 第44-45页 |
·石墨粉 | 第45-46页 |
·合金的制备工艺 | 第46-47页 |
·样品的分析与检测 | 第47-48页 |
·稀土原子/离子定向迁移行为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 第48-49页 |
第三章 RE在Cr/V-RE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 | 第49-80页 |
·实验过程 | 第49-50页 |
·存在谱线重叠现象的La/Pr、Ce/Nd相似元素的EDS分析方法 | 第50-54页 |
·Cr-RE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二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第54-64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第54-59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59-63页 |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第63-64页 |
·Cr-V-RE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二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第64-68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第64-66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66-68页 |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第68页 |
·Cr-V-RE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第68-73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第68-70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70-72页 |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第72-73页 |
·Cr-V-RE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M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第73-78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第73-75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75-77页 |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La在Cr/V-La_2O_3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过程中的定向迁移行为 | 第80-107页 |
·实验过程 | 第80-82页 |
·Cr-La_2O_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第82-93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第82-84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84-88页 |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第88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La_2O_2S与LaCoO_3弥散相的耐磨性 | 第88-90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La_2O_2S与LaCoO_3弥散相的存在对表面应力的影响 | 第90-92页 |
·合金磨削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92-93页 |
·Cr-La_2O_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二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特征 | 第93-96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第93-94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94-95页 |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第95-96页 |
·V-La_2O_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第96-100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第96-98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98-100页 |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第100页 |
·Cr-V-La_2O_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原位形成 | 第100-105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SEM形貌观察与EDS成分分析 | 第100-103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的XRD物相分析 | 第103-104页 |
·合金抛光截面的金相组织 | 第104-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五章 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形成机理及其相成份、相结构影响机理与功能作用 | 第107-152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形成规律及其相成份与相结构变化规律 | 第108-112页 |
·Cr-V-RE联合掺杂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的抑制 | 第112-117页 |
·Cr-V-La_2O_3联合掺杂的具有WC+β+η三相组织的WC-Co合金烧结体表面含La弥散相的抑制 | 第117-118页 |
·稀土-Cr-V联合掺杂对WC-Co合金液相出现温度的影响 | 第118-123页 |
·稀土元素与WC-Co合金之间的扩散行为 | 第123-124页 |
·稀土元素的相关特性 | 第124-130页 |
·电负性 | 第124-125页 |
·电子层结构 | 第125页 |
·熔点、蒸气压、原子半径与离子半径 | 第125-126页 |
·金属原子半径的可变性 | 第126-127页 |
·EET理论与稀土的原子极化 | 第127-130页 |
·合金烧结过程中稀土原子/离子定向迁移机理与稀土弥散相形成机理 | 第130-134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相成份的影响机理 | 第134-138页 |
·合金烧结体表面稀土弥散相中La/Ce比及其相结构的影响机理 | 第138-147页 |
·WC-11%Co-0.41%Cr_3C_2-0.30%VC-0.2%RE合金(合金D)中稀土弥散相的赋存状态 | 第138-142页 |
·WC-8%Co-0.71%Cr_3C_2-0.06%RE合金(合金A))中稀土的赋存状态 | 第142-143页 |
·稀土弥散相中La/Ce比变化机理与高La/Ce比稀土弥散相Ce_2S_3型晶体结构形成机理 | 第143-147页 |
·Ln_2O_2S、LnCoO_3、Ln_2S_3弥散相形成的功能作用 | 第147-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2页 |
第六章 主要创新点与结论 | 第152-15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52-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153-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1页 |
致谢 | 第171-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172-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