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8-9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选题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第9-11页
  一、国外文献综述第9-11页
  二、国内文献综述第11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第11-12页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2-13页
  一、创新之处第12页
  二、不足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概述第13-21页
 第一节 电子货币概述及发展状况第13-18页
  一、电子货币定义、性质、分类及职能第13-15页
  二、电子货币在国外发展概况第15-16页
  三、电子货币在我国发展概况第16-18页
 第二节 电子货币流通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概述第18-21页
  一、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18-19页
  二、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第19-21页
第三章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供求影响分析第21-32页
 第一节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影响第21-25页
  一、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影响第21-22页
  二、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第22-23页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第23-25页
 第二节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需求的影响第25-32页
  一、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第26-28页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结构的影响第28-30页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第30-32页
第四章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现实分析第32-44页
 第一节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第32-37页
  一、电子货币减弱我国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效力第32-34页
  二、电子货币降低了我国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第34-35页
  三、电子货币的发展使利率作为我国中介目标的优势凸显第35-37页
 第二节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第37-42页
  一、电子货币使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作用减小第37-39页
  二、电子货币使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复杂化第39-41页
  三、电子货币使我国再贴现政策效力减弱第41-42页
 第三节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第42-44页
  一、电子货币改变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路径第43页
  二、电子货币增大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第43-44页
第五章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实证分析第44-51页
 第一节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指标选取第44-45页
  一、指标的选取第44-45页
  二、样本选定及数据说明第45页
 第二节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5-49页
  一、相关分析第45页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第45-47页
  三、VAR 模型第47-49页
 第三节 实证结论解析第49-51页
  一、主要结论第49-50页
  二、实证中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50-51页
第六章 提高电子货币流通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对策建议第51-55页
 第一节 电子货币流通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佳选择第51页
  一、电子货币流通下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局限性第51页
  二、电子货币流通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最佳选择第51页
 第二节 电子货币流通下中介目标的最宜选择第51-52页
 第三节 电子货币流通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的调整第52-55页
  一、限定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规范发行管理第52-53页
  二、对电子货币收缴法定存款准备金第53页
  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电子货币的监管框架第53-54页
  四、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第54页
  五、加强国际间货币政策的协调和沟通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附录:1996-2008 年各变量指标汇总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详细摘要第61-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金融资源配置研究
下一篇:我国与中亚贸易结算人民币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