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紫杉醇 | 第8-10页 |
·紫杉醇的来源 | 第8页 |
·紫杉醇的临床应用现状 | 第8-9页 |
·紫杉醇的新剂型研究 | 第9-10页 |
·脂质体 | 第10-14页 |
·脂质体概念及分类 | 第10-12页 |
·脂质体的应用 | 第12-13页 |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LB 技术 | 第14-17页 |
·LB 技术概述 | 第14-15页 |
·表面压-单分子面积等温线 | 第15-16页 |
·LB 膜的类型及沉积方式 | 第16-17页 |
·LB 技术在仿生膜中的应用 | 第17页 |
·原子力显微镜 | 第17-19页 |
·原子力显微镜概述 | 第17-18页 |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模式 | 第18-19页 |
·原子力显微镜在膜科学中的应用 | 第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新型脂质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21-27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合成路线及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合成路线 | 第22页 |
·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脂质Pro1 的结构表征 | 第23-26页 |
·质谱(MS)表征产物结构 | 第23-24页 |
·核磁共振(1H NMR)表征产物结构 | 第24-25页 |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表征产物结构 | 第25页 |
·元素分析表征产物结构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LB 技术研究紫杉醇与新型脂质分子的相互作用 | 第27-39页 |
·实验材料、仪器及方法 | 第27-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新型脂质的变温曲线 | 第28-32页 |
·崩溃压 | 第29-30页 |
·极限分子面积 | 第30页 |
·相转变压力 | 第30-32页 |
·相转变焓 | 第32页 |
·紫杉醇与新型脂质的混合单分子膜的性质 | 第32-38页 |
·紫杉醇与新型脂质的混合单分子膜的π-A 曲线 | 第32-34页 |
·混合膜的可混合性分析 | 第34-36页 |
·混合单分子膜的热力学稳定性分析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单分子膜 | 第39-47页 |
·实验材料、仪器及方法 | 第39-41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新型脂质单分子膜 | 第41-42页 |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新型脂质单分子膜 | 第42-44页 |
·脂质化合物Pro1 单分子膜的AFM 表征 | 第42-43页 |
·脂质化合物Pro2 单分子膜的AFM 表征 | 第43-44页 |
·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紫杉醇与新型脂质的混合单分子膜 | 第44-46页 |
·紫杉醇与新型脂质Pro1 的混合单分子膜的AFM 表征 | 第44-45页 |
·紫杉醇与新型脂质Pro2 的混合单分子膜的AFM 表征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