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 ·全球风电发展现状 | 第8-9页 |
| ·我国风电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风力机叶片强度及可靠性研究的现状 | 第10-12页 |
| ·风力机叶片静强度确定性分析 | 第12页 |
| ·风力机叶片强度可靠性分析 | 第12页 |
| ·结构可靠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论文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水平轴风力机载荷分析理论和叶片主要设计参数 | 第14-27页 |
| ·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载荷分析理论 | 第14-22页 |
| ·贝茨理论 | 第14-16页 |
| ·葛劳渥漩涡理论 | 第16-17页 |
| ·叶素理论 | 第17-19页 |
| ·动量理论 | 第19-20页 |
| ·叶素—动量定理 | 第20-21页 |
| ·叶素—动量定理的修正 | 第21-22页 |
| ·水平轴风力机离心力载荷和重力载荷分析理论 | 第22页 |
| ·水平轴风力机离心力载荷分析 | 第22页 |
| ·水平轴风力机重力载荷分析 | 第22页 |
| ·水平轴风力机叶片的主要设计参数 | 第22-27页 |
| ·叶片数 | 第23页 |
| ·叶轮直径 | 第23-24页 |
| ·叶轮设计风速 | 第24页 |
| ·叶尖速比 | 第24-25页 |
| ·风轮实度 | 第25-26页 |
| ·翼型及其升阻比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复合材料的强度理论和破坏机理 | 第27-33页 |
| ·复合材料及其种类 | 第27页 |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本构造形式 | 第27-29页 |
| ·单层复合材料的强度概念 | 第29-30页 |
| ·单层复合材料的强度理论 | 第30-31页 |
| ·蔡—吴张量理论 | 第30页 |
| ·Hill—蔡强度理论 | 第30-31页 |
| ·层合板的破坏机理和强度分析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可靠性分析理论 | 第33-39页 |
| ·可靠性理论和可靠度的计算 | 第33-34页 |
| ·可靠性理论 | 第33页 |
| ·应力—强度干涉理论与可靠度的一般表达式 | 第33-34页 |
| ·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34-39页 |
| ·一次二阶矩法 | 第34-35页 |
| ·二次三阶矩法 | 第35页 |
| ·蒙特卡洛模拟法 | 第35-36页 |
| ·响应面方法 | 第36-39页 |
| ·多项式响应面法 | 第37页 |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响应面法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风力机叶片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 ·风力机叶片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9-43页 |
| ·叶轮直径的计算 | 第39页 |
| ·尖速比的确定 | 第39页 |
| ·风力机叶片数和风轮实度的确定 | 第39页 |
| ·翼型的选择 | 第39-40页 |
| ·升阻比的确定 | 第40-41页 |
| ·叶片弦长和扭转角的计算 | 第41-42页 |
| ·风力机叶片三维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 ·风力机叶片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风力机叶片载荷计算及应力分析 | 第45-52页 |
| ·风力机叶片载荷计算 | 第45-47页 |
| ·空气载荷分析与计算 | 第45-46页 |
| ·重力和离心力载荷分析与计算 | 第46-47页 |
| ·风力机叶片应力分析 | 第47-50页 |
| ·边界条件 | 第47页 |
| ·风力机叶片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47-50页 |
| ·风力机叶片强度校核 | 第50-52页 |
| 第七章 风力机叶片可靠性分析 | 第52-61页 |
| ·功能函数的确定 | 第52-53页 |
| ·随机变量的确定 | 第53-54页 |
| ·FEM—RSM—MCS 基本思想及实施步骤 | 第54-55页 |
| ·多项式响应面的拟合和构建 | 第55-56页 |
| ·人工神经网络响应面的拟合和构建 | 第56-58页 |
| ·多项式响应面和人工神经网络响应面的评价 | 第58页 |
| ·可靠度计算和对比 | 第58-61页 |
| ·FEM—MCS 方法分析 | 第58-59页 |
| ·风力机叶片静强度可靠度计算和分析 | 第59-61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