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辩论制度研究--本体、意义与设计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立法辩论制度 | 第12-17页 |
·立法辩论的内涵和特点 | 第12-13页 |
·辩论、立法辩论的内涵 | 第12页 |
·立法辩论的特点 | 第12-13页 |
·立法辩论制度的定位 | 第13-15页 |
·立法辩论与立法酝酿 | 第13页 |
·立法辩论与立法听证 | 第13-14页 |
·立法辩论与立法审议 | 第14页 |
·立法辩论与立法协调 | 第14-15页 |
·立法辩论制度的功能 | 第15-17页 |
第2章 立法辩论制度的正当性——理论基础问题 | 第17-23页 |
·立法辩论制度与立法本质理论 | 第17-18页 |
·立法本质理论 | 第17页 |
·立法本质理论与立法辩论制度的正当性 | 第17-18页 |
·立法辩论制度与博弈论 | 第18-19页 |
·博弈论 | 第18-19页 |
·博弈论与立法辩论制度正当性 | 第19页 |
·立法辩论制度与公共选择理论 | 第19-21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公共选择理论与立法辩论制度正当性 | 第20-21页 |
·立法辩论制度与程序正当理论 | 第21-23页 |
·程序正当理论 | 第21页 |
·程序民主理论与立法辩论制度正当性 | 第21-23页 |
第3章 国外议会辩论制度及其借鉴 | 第23-30页 |
·议会辩论的发展和特点 | 第23-25页 |
·议会辩论的发展 | 第23-24页 |
·议会辩论的特点 | 第24-25页 |
·国外议会辩论的规则和类型 | 第25-30页 |
·国外议会辩论的规则 | 第25-28页 |
·国外议会辩论的类型 | 第28-30页 |
第4章 我国立法辩论制度创设的基础 | 第30-41页 |
·我国立法辩论制度创设的社会基础与实践基础 | 第30-33页 |
·我国立法辩论制度创设的社会基础 | 第30-31页 |
·我国立法辩论制度创设的实践基础 | 第31-33页 |
·建立健全立法辩论制度的基本制度基础 | 第33-37页 |
·人大代表制度中的立法辩论制度的基础 | 第33-34页 |
·人大组织制度中的立法辩论制度的基础 | 第34-36页 |
·人大会议制度中的立法辩论制度的基础 | 第36-37页 |
·我国确立立法辩论制度的障碍 | 第37-41页 |
·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 第38-39页 |
·我国的利益格局 | 第39-41页 |
第5章 我国立法辩论制度创设的具体内容 | 第41-50页 |
·罗伯特规则及其启示 | 第41-44页 |
·罗伯特议事规则 | 第41-43页 |
·罗伯特议事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 第43-44页 |
·对我国立法辩论制度的构想 | 第44-50页 |
·人大代表制度中有关立法辩论制度的构想 | 第44-46页 |
·人大组织制度中有关立法辩论制度的构想 | 第46-47页 |
·人大会议制度中有关立法辩论制度的构想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