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物品供给优势 | 第13页 |
·非营利机构企业化运作模式 | 第13-14页 |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第17-25页 |
·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公共租赁房 | 第17页 |
·非营利机构 | 第17-19页 |
·ABS融资模式 | 第19页 |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 | 第19-20页 |
·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市场选择理论 | 第21页 |
·合约失灵 | 第21-22页 |
·市场失灵 | 第22页 |
·政府失灵 | 第22-24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4-25页 |
3 我国公共租赁房建设现状分析 | 第25-34页 |
·公共租赁房政策的内容 | 第25-30页 |
·国家公共租赁房政策 | 第25-27页 |
·我国地方性公租房政策对比 | 第27-30页 |
·我国公租房建设实施情况 | 第30-32页 |
·我国公共租赁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4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可行性研究 | 第34-44页 |
·市场主体组织公租房投资建设分析 | 第34-35页 |
·市场主体组织公租房投资建设的优势 | 第34页 |
·市场主体组织公租房投资建设的缺陷 | 第34-35页 |
·政府主体组织公租房投资建设分析 | 第35-37页 |
·政府主体组织公租房投资建设的优势 | 第35-36页 |
·政府主体组织公租房投资建设的缺陷 | 第36-37页 |
·公私合营模式分析 | 第37-38页 |
·非营利机构参与我国公共租赁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第38-44页 |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优势(Strength) | 第38-39页 |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劣势(Weakness) | 第39-40页 |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机遇(Opportunities) | 第40-41页 |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威胁(Threat) | 第41-42页 |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战略选择 | 第42-44页 |
5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模式 | 第44-56页 |
·公共租赁房运营机构的界定 | 第44-46页 |
·非营利性公共租赁房运营机构界定 | 第44页 |
·非营利机构与政府、市场主体的职责界定 | 第44-46页 |
·非营利性公共租赁房运营机构工作流程 | 第46-56页 |
·筹资 | 第47-50页 |
·建设 | 第50-53页 |
·配租 | 第53-54页 |
·物业管理 | 第54-56页 |
6 非营利机构参与公租房建设案例 | 第56-63页 |
·公租房建设洪山模式——洪山区保障房管理运营中心 | 第56-57页 |
·基于APC方法的保障房非营利机构的绩效评价 | 第57-59页 |
·非营利机构的公平与效率 | 第57-58页 |
·非营利机构绩效评价方APC方法 | 第58-59页 |
·洪山区保障房营运中心绩效评估 | 第59-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