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学术界研究的现状 | 第12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2 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 第15-21页 |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 第15-18页 |
·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 第15-16页 |
·和谐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18页 |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内涵 | 第18-19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的特征 | 第19-21页 |
3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1-27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 第21-23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21-22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 | 第22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 | 第22-23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23-27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 第23-24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新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 第24页 |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的心理和谐和人际关系和谐 | 第24-27页 |
4 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27-39页 |
·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取得的成绩 | 第27-31页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第27-28页 |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 第28-29页 |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显著 | 第29-30页 |
·新农村文化产业初步发展 | 第30-31页 |
·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各地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 第31-32页 |
·多元文化在农村共存,一元主导受到冲击 | 第32-33页 |
·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与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和谐 | 第33-34页 |
·新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和谐精神 | 第34-35页 |
·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河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和谐文化建设的冲击与挑战 | 第35-36页 |
·主流文化缺少魅力,对各种支流文化的影响力渗透性不强 | 第36页 |
·农村和谐文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6页 |
·农民文化发展观不成熟,缺少有效引导 | 第36-39页 |
5 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特殊性 | 第39-45页 |
·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则 | 第39-42页 |
·坚持以“农民”为本的原则 | 第39-40页 |
·立足于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建设的原则 | 第40-41页 |
·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原则 | 第41-42页 |
·重点突破、典型示范的原则 | 第42页 |
·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特殊性 | 第42-45页 |
6 加强河南省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45-53页 |
·加强思想领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 | 第45-46页 |
·在农村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46-47页 |
·处理农村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 | 第46-47页 |
·结合农村实际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有效宣传核心价值观 | 第47页 |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 第47-48页 |
·将中国传统丰富的“和谐思想”融入到新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中 | 第47-48页 |
·用身边的模范人物来教育农民,提高其思想修养 | 第48页 |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确保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 | 第48-50页 |
·健全人才机制 | 第48-49页 |
·健全“三下乡”文化援助机制 | 第49页 |
·健全创新机制 | 第49页 |
·健全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发挥农民主体创造性,发展民间文化产业 | 第50-53页 |
·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增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意识 | 第50页 |
·提高农民的文化认识度,激发他们的文化创作激情 | 第50-51页 |
·当地政府领导要鼓励支持农民自办文化 | 第51-5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