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 第17-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理论综述 | 第21-33页 |
·信用风险的定义 | 第21-22页 |
·信用风险的特点 | 第22-23页 |
·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 | 第22页 |
·信用风险的风险收益相悖性 | 第22-23页 |
·信用风险概率分布的可偏性 | 第23页 |
·信用风险度量的研究 | 第23-33页 |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简介 | 第24-27页 |
·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他 | 第27-28页 |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 | 第28-33页 |
第3章 《新巴塞尔协议》关于信用风险的内容和要求 | 第33-37页 |
·《新巴塞尔协议》有关信用风险的资本要求 | 第33-35页 |
·中国执行《新巴塞尔协议》的情况 | 第35-37页 |
第4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37-47页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37-42页 |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2-45页 |
·风险管理理念相对滞后,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意识不强 | 第42-43页 |
·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金融生态环境较差 | 第43页 |
·信用风险识别与衡量技术落后 | 第43-44页 |
·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 | 第44-45页 |
·信用风险的成因 | 第45-47页 |
·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 第45页 |
·外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45页 |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加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 | 第45-47页 |
第5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 第47-60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7-56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47页 |
·模型样本的选择 | 第47-48页 |
·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48-50页 |
·数据选取为 2008 年年度数据 | 第50-51页 |
·利用SPSS 11.0 进行主成分分析 | 第51-53页 |
·分析与小结 | 第53-56页 |
·虚拟变量分析 | 第56-59页 |
·虚拟变量 | 第56-57页 |
·运用eviews 5.0 得出结果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第6章 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借鉴 | 第60-67页 |
·美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 第60-63页 |
·风险度量 | 第60页 |
·信用风险规避 | 第60-61页 |
·监管经验 | 第61页 |
·组织结构 | 第61-63页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 第63-65页 |
·风险度量 | 第63页 |
·风险防范 | 第63-64页 |
·监管现状 | 第64页 |
·组织结构 | 第64-65页 |
·我国的借鉴之处 | 第65-67页 |
·度量 | 第65-66页 |
·信用风险防范 | 第66页 |
·组织结构 | 第66-67页 |
第7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 第67-73页 |
·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 第67页 |
·建立银行业行业数据库 | 第67-68页 |
·培育现代风险管理文化 | 第68页 |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服务作用 | 第68-69页 |
·完善外部监管体系 | 第69页 |
·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 第69-71页 |
·国际化分散信贷资产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A: 选取样本地域情况 | 第77页 |
附录 B:2008 年样本企业财务指标表 | 第77-79页 |
附录 C:变量 X1……X10 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结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