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硫化氢吸收剂及缓蚀剂在集输压气站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第10-13页 | 
| 1.2.1 硫化氢吸收剂现状 | 第10-11页 | 
| 1.2.2 硫化氢吸收剂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1.2.3 天然气集输缓蚀剂现状 | 第12-13页 | 
| 1.2.4 天然气集输缓蚀剂发展趋势 | 第13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1.3.1 新型硫化氢吸收剂配方优化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1.3.2 新型缓蚀剂配方优化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东营压气站腐蚀现状及分析 | 第15-26页 | 
| 2.1 腐蚀现状调研 | 第15-20页 | 
| 2.2 天然气组分及腐蚀产物成分分析 | 第20-22页 | 
| 2.3 硫化氢对系统的腐蚀 | 第22页 | 
| 2.4 压气站设备腐蚀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 2.5 原缓蚀剂性能的分析 | 第2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新型硫化氢吸收剂的室内研究 | 第26-37页 | 
| 3.1 硫化氢吸收剂配方的确定 | 第26-35页 | 
| 3.1.1 硫化氢脱除工艺 | 第26-27页 | 
| 3.1.2 硫化氢吸收剂评价实验 | 第27-31页 | 
| 3.1.3 硫化氢吸收剂的分子设计 | 第31-33页 | 
| 3.1.4 硫化氢吸收剂复配小试合成实验 | 第33-35页 | 
| 3.1.5 硫化氢吸收剂配方的组分和性状 | 第35页 | 
| 3.2 硫化氢吸收剂的性能实验 | 第35-36页 | 
| 3.2.1 硫化氢吸收剂的硫化氢吸收效果 | 第35-36页 | 
| 3.2.2 硫化氢吸收剂的吸收机理 | 第36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新型缓蚀剂的室内研究 | 第37-51页 | 
| 4.1 缓蚀剂配方的确定 | 第37-42页 | 
| 4.2 缓蚀剂性能实验 | 第42-44页 | 
| 4.3 缓蚀剂的生产实验 | 第44-47页 | 
| 4.4 缓蚀剂的现场试验 | 第47-48页 | 
| 4.5 现场空白腐蚀试验 | 第48-49页 | 
| 4.6 现场小试样品腐蚀性能测试 | 第49-50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药剂生产放大与现场应用 | 第51-62页 | 
| 5.1 药剂生产放大 | 第51-54页 | 
| 5.1.1 硫化氢吸收剂的中试合成实验 | 第51页 | 
| 5.1.2 硫化氢吸收剂的放大生产 | 第51-52页 | 
| 5.1.3 缓蚀剂的中试合成实验 | 第52-53页 | 
| 5.1.4 缓蚀剂的放大生产 | 第53-54页 | 
| 5.2 现场试验 | 第54-61页 | 
| 5.2.1 腐蚀监测设备的安装 | 第54页 | 
| 5.2.2 现场空白腐蚀试验 | 第54-55页 | 
| 5.2.3 现场加药试验和应用 | 第55-61页 | 
| 5.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