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槐耳漆酶的分离纯化及其介体系统对活性染料降解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缩略词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漆酶研究进展第12-18页
        1.1.1 漆酶的简介第12页
        1.1.2 漆酶的来源与功能第12-13页
        1.1.3 真菌漆酶的结构与反应机理第13-15页
        1.1.4 漆酶分离纯化方法第15页
        1.1.5 漆酶性质第15-17页
        1.1.6 漆酶的基因克隆第17-18页
        1.1.7 漆酶的应用第18页
    1.2 漆酶/介体系统(LMS)第18-24页
        1.2.1 LMS的定义与特点第18-19页
        1.2.2 介体的类型第19-21页
        1.2.3 LMS的反应机理第21-24页
    1.3 LMS的多领域应用第24-26页
        1.3.1 造纸领域应用第24-25页
        1.3.2 纺织领域的应用第25页
        1.3.3 环保领域的应用第25-26页
    1.4 槐耳简介第26页
    1.5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6-28页
        1.5.1 立项依据第26-27页
        1.5.2 研究内容第27页
        1.5.3 技术路线图第27-28页
第二章 槐耳的分离鉴定、最适培养条件及产酶条件研究第28-47页
    2.1 实验材料第28页
        2.1.1 菌株第28页
        2.1.2 培养基第28页
    2.2 实验药品与溶液第28-30页
        2.2.1 实验药品第28-30页
        2.2.2 溶液与试剂盒第30页
    2.3 实验仪器第30页
    2.4 实验方法第30-35页
        2.4.1 菌株的分离与保存第30-31页
        2.4.2 分子鉴定第31-32页
        2.4.3 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第32-35页
        2.4.4 最适产酶条件研究第35页
        2.4.5 酶活性测定方法第35页
    2.5 实验结果第35-44页
        2.5.1 形态学鉴定第35-36页
        2.5.2 分子鉴定第36-37页
        2.5.3 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第37-44页
        2.5.4 最适产酶条件研究第44页
    2.6 分析与讨论第44-45页
    2.7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XS-01 菌株胞外漆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基因克隆第47-83页
    3.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3.1.1 实验菌株第47页
        3.1.2 培养基第47-48页
    3.2 实验试剂第48-52页
        3.2.1 漆酶分离纯化试剂第48-49页
        3.2.2 漆酶酶学性质实验试剂第49-52页
    3.3 实验仪器第52-53页
    3.4 实验方法第53-68页
        3.4.1 粗酶液的发酵和粗分离第53页
        3.4.2 离子交换层析第53-56页
        3.4.3 凝胶过滤层析第56页
        3.4.4 SDS-PAGE第56-58页
        3.4.5 漆酶N-端测序第58-59页
        3.4.6 漆酶肽段测序第59-60页
        3.4.7 漆酶酶学性质第60-62页
        3.4.8 RNA提取与cDNA合成第62-63页
        3.4.9 漆酶核心区域克隆第63-64页
        3.4.10 PCR后产物纯化第64-66页
        3.4.11 漆酶全基因克隆第66-68页
    3.5 实验结果第68-80页
        3.5.1 DEAE-Sepharose分离结果第68-69页
        3.5.2 SP-Sepharose分离结果第69-70页
        3.5.3 Q-Sepharose分离结果第70页
        3.5.4 Superdex75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结果第70-71页
        3.5.5 分离纯化效率第71页
        3.5.6 SDS-PAGE检测第71-72页
        3.5.7 XS-01 漆酶肽段序列第72-73页
        3.5.8 XS-01 N-端序列第73-74页
        3.5.9 XS-01 漆酶酶学性质第74-78页
        3.5.10 RNA提取与漆酶核心区扩增第78-79页
        3.5.11 XS-01 漆酶全基因克隆第79-80页
    3.6 分析与讨论第80-81页
    3.7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四章 漆酶/介体系统对活性染料降解研究第83-109页
    4.1 实验材料第83页
        4.1.1 纯化后漆酶(OD420=1.0,8.9x104 IU/mL)第83页
        4.1.2 细菌菌株第83页
        4.1.3 培养基第83页
    4.2 实验试剂第83-86页
        4.2.1 Na2HPO4-柠檬酸缓冲液第83-84页
        4.2.2 介体第84-85页
        4.2.3 活性染料第85-86页
    4.3 实验仪器第86页
    4.4 实验方法第86-88页
        4.4.1 介体的筛选与LMS的构建第86页
        4.4.2 不同温度对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第86-87页
        4.4.3 不同pH对 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第87页
        4.4.4 不同介体浓度对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第87页
        4.4.5 最适条件下LMS对于活性染料的降解第87页
        4.4.6 基于全波段扫描对活性染料降解机理的研究第87页
        4.4.7 降解后产物对黑麦草的毒性研究第87-88页
        4.4.8 降解后产物对细菌的毒性研究第88页
    4.5 实验结果第88-106页
        4.5.1 介体的筛选与漆酶/介体系统(LMS)的构建第88-91页
        4.5.2 温度对于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第91-93页
        4.5.3 pH对于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第93-95页
        4.5.4 介体浓度LMS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第95-97页
        4.5.5 最适条件下LMS对于活性染料的降解第97-98页
        4.5.6 基于全段扫描探究LMS对活性染料的降解机理第98-101页
        4.5.7 降解后产物对黑麦草的毒性第101-103页
        4.5.8 降解后产物对细菌的毒性第103-106页
    4.6 分析与讨论第106-108页
    4.7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五章 实验结论与进一步工作第109-110页
    5.1 结论第109页
    5.2 进一步工作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附录第111-113页
个人简介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市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愿研究
下一篇:仿海洋生物粘附蛋白构筑的高性能水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