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重金属污染概论 | 第13页 |
1.2 重金属的污染来源及危害 | 第13-15页 |
1.3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 | 第15-18页 |
1.3.1 化学沉淀法 | 第15-16页 |
1.3.2 氧化还原法 | 第16页 |
1.3.3 离子交换法 | 第16-17页 |
1.3.4 生物修复法 | 第17-18页 |
1.3.5 絮凝沉降法 | 第18页 |
1.3.6 吸附法 | 第18页 |
1.4 高分子絮凝剂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4.1 壳聚糖 | 第19-21页 |
1.4.2 海藻酸钠 | 第21-22页 |
1.4.3 聚丙烯酰胺 | 第22页 |
1.4.4 三己基十四烷基氯化膦 | 第22-23页 |
1.5 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PAM@海藻酸钙软胶囊对铅、镉的吸附研究 | 第25-53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2.3 PAM@海藻酸钙(PAM@Alg)胶囊的制备 | 第27页 |
2.4 实验内容 | 第27-28页 |
2.4.1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4.2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8-46页 |
2.5.1 PAM@Alg胶囊的性能表征 | 第28-30页 |
2.5.2 内包聚丙烯酰胺(PAM)含量对PAM@Alg软胶囊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0-33页 |
2.5.3 pH值的影响 | 第33-35页 |
2.5.4 投加量对吸附Cd(II)、Pb(II)的影响 | 第35-36页 |
2.5.5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6-40页 |
2.5.6 等温吸附研究 | 第40-45页 |
2.5.7 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45-46页 |
2.6 PAM@Alg胶囊吸附重金属的机理分析 | 第46-52页 |
2.6.1 选择性吸附研究 | 第46-48页 |
2.6.2 FTIR | 第48-49页 |
2.6.3 XPS | 第49-5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壳聚糖软胶囊对Cr(VI)的吸附研究 | 第53-73页 |
3.1 技术路线图 | 第53-54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3.3 壳聚糖@CYPH@IL101软胶囊的制备 | 第55-56页 |
3.4 实验内容 | 第56-57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57-69页 |
3.5.1 吸附前后样品的颜色及形貌 | 第57-58页 |
3.5.2 干湿比实验 | 第58-59页 |
3.5.3 不同内包物CYPH@IL101的使用量对吸附Cr(VI)的影响 | 第59-60页 |
3.5.4 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 | 第60-61页 |
3.5.5 投加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3.5.6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62-66页 |
3.5.7 等温吸附研究 | 第66-68页 |
3.5.8 共存阴离子对Cr(VI)的吸附影响 | 第68-69页 |
3.6 反应机理分析 | 第69-72页 |
3.6.1 选择性吸附研究 | 第69-71页 |
3.6.2 FTIR | 第71-7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4.1 结论 | 第73-74页 |
4.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