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秦皇岛市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VOCs的产生特点与危害第9-10页
        1.1.2 VOCs控制的相关环境标准、政策及法规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国内外排放量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中国VOCs行业排放特征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14页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4.1 研究目的第14页
        1.4.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2 技术路线第16-19页
第2章 秦皇岛市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第19-37页
    2.1 研究范围第19-22页
        2.1.1 工业企业地理分布第19-20页
        2.1.2 工业行业分类第20-22页
        2.1.3 VOCs排放源划分第22页
    2.2 数据来源第22页
    2.3 排放清单估算方法第22-23页
    2.4 排放因子第23-26页
    2.5 工业源VOCs排放特征第26-29页
        2.5.1 秦皇岛市工业VOCs地域分布特征第26-27页
        2.5.2 秦皇岛市工业VOCs行业排放特征第27-29页
    2.6 秦皇岛市工业源VOCs排放源特征第29-33页
        2.6.1 产品生产源VOCs排放特征第30-31页
        2.6.2 溶剂使用源VOCs排放特征第31-32页
        2.6.3 其他排放源VOCs排放特征第32-33页
    2.7 秦皇岛市不同行业VOCs排放特征分析第33-35页
        2.7.1 不同行业VOCs排放气体流量分布第33-34页
        2.7.2 不同行业VOCs排放浓度分布第34页
        2.7.3 不同行业VOCs排放速率分布第34-35页
    2.8 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秦皇岛市典型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第37-57页
    3.1 典型行业的筛选第37页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7-39页
        3.2.1 采样装置和方法第37-38页
        3.2.2 实验室分析方法第38-39页
    3.3 典型行业VOCs种类分析第39-41页
    3.4 典型行业排放特征第41-55页
        3.4.1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第41-43页
        3.4.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第43-47页
        3.4.3 机械设备制造业第47-48页
        3.4.4 玻璃制造业第48-50页
        3.4.5 塑料制品业第50-52页
        3.4.6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第52-53页
        3.4.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第53-55页
    3.5 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秦皇岛市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应用状况第57-70页
    4.1 工业VOCs控制技术介绍第57-59页
    4.2 秦皇岛VOCs控制技术应用现状第59-60页
    4.3 秦皇岛VOCs控制技术应用状况分析第60-65页
        4.3.1 不同VOCs处理技术所处理的气体流量分布第60-61页
        4.3.2 不同VOCs处理技术所处理的气体浓度分布第61-62页
        4.3.3 不同VOCs处理技术所处理的VOCs种类分布第62-63页
        4.3.4 不同VOCs处理技术的行业应用状况第63-64页
        4.3.5 影响VOCs控制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第64页
        4.3.6 不同VOCs处理技术处理效果分析第64-65页
    4.4 秦皇岛重点行业VOCs最佳可行控制技术建议第65-68页
    4.5 秦皇岛工业行业VOCs减排预测第68-69页
    4.6 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70-72页
    5.1 结论第70-71页
    5.2 建议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PS法导热系数测定仪的若干模块开发与评价
下一篇:中空纤维膜分离与低温耦合的CO2捕集及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