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西洋参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1 西洋参的基源 | 第11页 |
1.2.2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1-12页 |
1.2.3 药理作用研究 | 第12-13页 |
1.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3.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概念的提出 | 第13页 |
1.3.2 国内外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4 对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1 西洋参有效部位提取工艺及富集工艺优化的研究 | 第15页 |
1.4.2 西洋参有效部位皂苷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 第15页 |
1.4.3 西洋参在大鼠血液、脑脊液中主要移行成分的研究 | 第15-16页 |
2 西洋参中总皂苷的提取富集工艺的研究 | 第16-25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2.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16-17页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17页 |
2.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17-24页 |
2.3.1 西洋参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2.3.2 提取工艺优选 | 第19-21页 |
2.3.3 纯化工艺优化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西洋参有效部位皂苷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 第25-38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3.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5-26页 |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6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3.3.1 样品分析条件 | 第26-30页 |
3.3.2 对照液的制备 | 第30-31页 |
3.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31页 |
3.3.4 方法学考察 | 第31-32页 |
3.3.5 西洋参有效部分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 第32页 |
3.3.6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2-36页 |
3.4.1 方法学考察 | 第32-36页 |
3.4.2 含量测定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西洋参在大鼠血液中主要移行成分的研究 | 第38-52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38-39页 |
4.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8-39页 |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9页 |
4.2.3 实验动物 | 第3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4.3.1 样品分析条件 | 第39页 |
4.3.2 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学的建立 | 第39-42页 |
4.3.3 样品分析 | 第42-43页 |
4.3.4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1页 |
4.4.1 方法学验证 | 第43-47页 |
4.4.2 血清样品预处理方法确定 | 第47-48页 |
4.4.3 最佳采血时间的确定 | 第48-50页 |
4.4.4 血清样品中移行成分中原型成分含量测定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西洋参在大鼠脑脊液中主要移行成分的研究 | 第52-60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5.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52页 |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2-53页 |
5.2.3 实验动物 | 第53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5.3.1 样品分析条件 | 第53页 |
5.3.2 脑脊液药物化学方法学的建立 | 第53-55页 |
5.3.3 样品分析 | 第55-56页 |
5.3.4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5.4.1 方法学验证 | 第56-58页 |
5.4.2 脑脊液样品预处理方法确定 | 第58页 |
5.4.3 最佳采脑脊液时间的确定 | 第58页 |
5.4.4 脑脊液样品中移行成分中原型成分含量测定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