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细胞因子hIL-21突变体的构建 | 第10-12页 |
1.1.1 白细胞介素-21的简介 | 第10页 |
1.1.2 hIL-21突变体的构建依据 | 第10-12页 |
1.1.3 分子动力学模拟简介 | 第12页 |
1.2 细胞因子hIL-21与增效性抗体2P2的分子对接概述 | 第12-14页 |
1.2.1 分子对接简介 | 第12-13页 |
1.2.2 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13页 |
1.2.3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 受体信号传递机制研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细胞因子hIL-21突变体的构建 | 第15-33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方法与体系 | 第15-19页 |
2.2.1 突变体的设计过程 | 第15-17页 |
2.2.2 hIL-21突变体体系三维结构的模建 | 第17页 |
2.2.3 分子模拟技术方法研究 | 第17-19页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9-31页 |
2.3.1 hIL-21及其突变体的GROMACS结果分析 | 第19-25页 |
2.3.2 hIL-21及其突变体的Markov性质的分析 | 第25-28页 |
2.3.3 hIL-21及其突变体SMD模拟分析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细胞因子hIL-21与增效性抗体2P2的分子对接研究 | 第33-48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方法与体系 | 第34-44页 |
3.2.1 分子对接软件的选择 | 第34-35页 |
3.2.2 Haddock简介 | 第35页 |
3.2.3 增效型抗体2P2互补决定区CDRs的预测 | 第35-38页 |
3.2.4 对接分子AIR限制条件的设置 | 第38-44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4-47页 |
3.3.1 复合物优势构象的选择 | 第44-45页 |
3.3.2 复合物结构的合理性验证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受体共同亚基胞内域与生物膜作用机制研究 | 第48-53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