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方向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文章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理论综述 | 第16-25页 |
2.1 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背景理论 | 第16-17页 |
2.1.1 柔性生产、精益物流理论和准时制生产 | 第16-17页 |
2.2 汽车物流 | 第17页 |
2.3 入厂物流理论 | 第17-20页 |
2.3.1 入厂物流概念及特点 | 第17-18页 |
2.3.2 入厂物流模式 | 第18-20页 |
2.4 循环取货概述 | 第20-24页 |
2.4.1 循环取货的概念 | 第20-21页 |
2.4.2 循环取货模式的特点 | 第21页 |
2.4.3 循环取货模式的优势 | 第21-22页 |
2.4.4 循环取货模式与传统供应商直供模式比较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运作研究 | 第25-43页 |
3.1 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的运作流程 | 第25页 |
3.2 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的实施条件分析 | 第25-28页 |
3.2.1 汽车生产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 第25-26页 |
3.2.2 零件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 | 第26页 |
3.2.3 第三方物流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 第26-27页 |
3.2.4 信息系统应该具备的条件 | 第27-28页 |
3.3 循环取货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 第28-33页 |
3.3.1 Milk Run的前期设计需求数据 | 第28-31页 |
3.3.2 循环取货规划过程研究 | 第31-33页 |
3.4 循环取货模式下车辆路径问题(VRP)模型及算法 | 第33-42页 |
3.4.1 车辆路径问题(VRP)描述 | 第34页 |
3.4.2 车辆路径问题(VRP)算法综述 | 第34-36页 |
3.4.3 车辆路径问题(VRP)模型概述 | 第36-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循环取货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优化案例分析 | 第43-55页 |
4.1 案例公司入厂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43-44页 |
4.2 BZ公司入厂物流优化方案实施 | 第44-54页 |
4.2.1 取货信息系统的建立 | 第44页 |
4.2.2 取货模式的规划 | 第44-45页 |
4.2.3 取货车型的确认 | 第45页 |
4.2.4 零件包装统一 | 第45-46页 |
4.2.5 装箱优化 | 第46-47页 |
4.2.6 货损责任划分 | 第47页 |
4.2.7 循环取货KPI制定 | 第47页 |
4.2.8 循环取货路径设计 | 第47-52页 |
4.2.9 BZ公司零部件入厂物流循环取货效果评价 | 第52-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