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水驱油藏内优势通道判别与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7-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3 文献调研结论第12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及难点分析第13-14页
第2章 优势通道形成机理研究第14-18页
    2.1 优势通道的形成机理第14页
    2.2 优势通道表现特征第14-17页
    2.3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3章 优势通道判别方法研究第18-33页
    3.1 优势水流通道分类第18-19页
    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第19页
    3.3 优势通道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第19-31页
        3.3.1 井组识别第20-28页
        3.3.2 发育方向识别第28-30页
        3.3.3 层位识别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优势通道特征参数计算模型研究第33-48页
    4.1 示踪剂测试资料法第33-36页
        4.1.1 天然型优势水流通道第33-35页
        4.1.2 发展型优势水流通道第35-36页
        4.1.3 完全型优势水流通道第36页
    4.2 生产动态资料法第36-47页
        4.2.1 典型模型特征曲线的建立第37-43页
        4.2.2 优势水流通道渗透率与发育体积关系式的建立第43-45页
        4.2.3 具体求解步骤第45-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优势通道表征与调剖效果评价方法第48-54页
    5.1 目标区块平面流动通量图第48-49页
    5.2 优势水流通道平面展布形态描述第49页
    5.3 调剖调驱措施评价第49-53页
        5.3.1 调剖前后优势水流通道参数变化第50-52页
        5.3.2 油水井动态指标变化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6章 优势通道识别系统软件编制第54-65页
    6.1 软件的编制及功能简介第54页
    6.2 优势水流通道识别系统主要模块第54-64页
        6.2.1 数据读取模块第55-57页
        6.2.2 定性判别模块第57-61页
        6.2.3 定量计算模块第61-62页
        6.2.4 结果展示模块第62-64页
        6.2.5 调剖评价模块第64页
    6.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7章 优势通道判别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第65-75页
    7.1 优势水流通道判别第66-71页
        7.1.1 井组识别第66-67页
        7.1.2 发育方向识别第67-70页
        7.1.3 层位识别第70-71页
    7.2 优势水流通道参数计算第71-74页
    7.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8章 认识及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件产品互动式销售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Evaluation of Gas Injection Method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Jilin Oil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