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6-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2.1 创伤后成长 | 第19-22页 |
2.2 小儿常见先天畸形 | 第22-23页 |
2.3 研究问题提出 | 第23页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3-28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3 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28-49页 |
4.1 问卷的完成情况 | 第28页 |
4.2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亲/母亲的一般资料 | 第28-29页 |
4.3 非独生子女患儿一般资料 | 第29-30页 |
4.4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水平 | 第30-32页 |
4.5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一般人口资料对其创伤后成长的单因素分析 | 第32-36页 |
4.6 非独生子女患儿一般人口资料对其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单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4.7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焦虑水平与其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页 |
4.8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应对方式与其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9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心理弹性与其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4.10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社会支持与其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4.11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42-49页 |
第5章 讨论 | 第49-60页 |
5.1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现状 | 第49-50页 |
5.2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单因素分析结果 | 第50-53页 |
5.3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与焦虑、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及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 第53-56页 |
5.4 非独生子女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多因素分析 | 第56-58页 |
5.5 本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