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城市滨湖公园游憩资源研究--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3页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第13-15页
        1.3.1 国外关于城市公园游憩的研究第13-14页
        1.3.2 国内关于城市公园游憩的研究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7页
    1.5 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17-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文献综述研究第17页
            (2)问卷调查法第17页
            (3)实地勘察调研法第17页
            (4)类比分析法第17-19页
        1.5.2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第2章 城市公园及城市游憩的相关研究第20-38页
    2.1 相关概念阐述第20-24页
        2.1.1 城市公园第20页
        2.1.2 城市公园的类型第20-21页
        2.1.3 滨湖公园第21页
        2.1.4 城市游憩第21-24页
    2.2 城市滨湖公园的发展现状研究第24-26页
        2.2.1 滨湖公园的开发背景第24页
        2.2.2 滨湖公园的开发动力第24-25页
        2.2.3 城市滨湖公园的开发类型第25-26页
    2.3 城市滨湖公园的现实问题第26-28页
        2.3.1 滨湖公园缺乏城市整体性第26-27页
        2.3.2 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的忽视第27-28页
        2.3.3 滨湖公园生态缺乏多样化第28页
    2.4 城市公园游憩资源的探究第28-38页
        2.4.1 游憩资源的景观特点第28-31页
        2.4.2 自然景观资源的分类第31-33页
        2.4.3 景观要素类别第33-38页
第3章 以北京海淀公园为案例分析第38-57页
    3.1 北京海淀公园第38-53页
        3.1.1 区位特征第38-39页
        3.1.2 历史文化第39页
        3.1.3 总体规划设计构想第39-43页
        3.1.4 游客状况调查与分析第43-53页
    3.2 游客对滨湖公园满意度调查第53-54页
        3.2.1 游客对公园游憩空间的满意度分析第53-54页
        3.2.2 游客对公园游憩资源的满意度第54页
    3.3 调研成果分析第54-57页
第4章 城市滨湖公园游憩空间与地域特色资源的融合第57-67页
    4.1 城市滨湖公园游憩资源的地域特色第57-58页
        4.1.1 地域特色第57页
        4.1.2 地域特色的景观构成要素第57-58页
        4.1.3 地域特色对于滨湖游憩资源的意义第58页
    4.2 城市滨湖公园游憩资源的分类汇总第58-59页
    4.3 滨湖游憩资源地域特色的挖掘第59-64页
        4.3.1 自然资源的挖掘第60-61页
        4.3.2 人文资源第61-64页
    4.4 滨湖游憩资源的地域特色融合第64-67页
        4.4.1 滨湖公园游憩空间与地域特色的融合第64-65页
        4.4.2 滨湖游憩资源与特色资源融合的原则第65-67页
第5章 城市滨湖公园游憩空间的构建第67-75页
    5.1 城市滨湖公园游憩资源的构成要素第67-69页
        5.1.1 整体掌控空间布局第67页
        5.1.2 合理运用公园自然资源第67页
        5.1.3 充分挖掘历史文脉要素第67-68页
        5.1.4 体现以人为本的游憩特点第68页
        5.1.5 亲水游憩资源的多样性第68-69页
    5.2 滨湖公园不同活动类型的游憩场所第69-75页
        5.2.1 滨湖游憩广场第69页
        5.2.2 滨湖景观建筑形式第69-71页
        5.2.3 娱乐型游憩活动第71-72页
        5.2.4 体育型游憩活动第72页
        5.2.5 文化型游憩活动第72-73页
        5.2.6 滨湖生态型游憩活动第73-75页
第6章 结语第75-77页
    6.1 创新点第75-76页
    6.2 研究的不足第76页
    6.3 对未来的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录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型粮食烘干机热风炉优化设计
下一篇: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以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