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9页 |
1.1 苯系物的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 | 第15-20页 |
1.2 BTEX的微生物降解 | 第20-23页 |
1.3 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23-27页 |
1.4 氮污染及脱氮技术 | 第27-28页 |
1.5 生物强化技术 | 第28-34页 |
1.6 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 第34-36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6-37页 |
1.8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9-5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9-42页 |
2.2 样品来源 | 第42页 |
2.3 培养基 | 第42-4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43-57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57-59页 |
第三章 BTE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 第59-67页 |
3.1 BTE降解菌的筛选 | 第59-61页 |
3.2 BTE降解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 | 第61-62页 |
3.3 BTE降解菌的鉴定 | 第62-63页 |
3.4 BTE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和降解曲线 | 第63-6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第四章 BTE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对BTE降解规律的研究 | 第67-89页 |
4.1 优势菌群的构建 | 第68-76页 |
4.2 环境条件对优势菌群生长的影响 | 第76-77页 |
4.3 BTE好氧降解动力学分析 | 第77-82页 |
4.4 BTE降解过程中的相关酶活性分析 | 第82-84页 |
4.5 优势菌群对实际废水的处理 | 第84-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9页 |
第五章 菌群脱氮性能研究 | 第89-105页 |
5.1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技术 | 第89-90页 |
5.2 优势菌群降解BTE同步脱氮的研究 | 第90-95页 |
5.3 C/N比对异养硝化一好氧反硝化中脱氮的影响 | 第95-100页 |
5.4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过程中的相关酶活性 | 第100-10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六章 反应器中生物强化效能研究及细菌菌群结构分析 | 第105-133页 |
6.1 SBR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 第105-112页 |
6.2 生物强化SBR反应器的运行 | 第112-118页 |
6.3 强化后SBR反应器的优化运行 | 第118-126页 |
6.4 SBR反应器中细菌菌群结构分析 | 第126-13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9页 |
7.1 结论 | 第133-136页 |
7.2 创新点 | 第136页 |
7.3 展望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53页 |
附录 | 第153-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