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6-44页 |
1.1 空间等离子体环境 | 第16-25页 |
1.1.1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1.1.2 太阳风与行星际磁场 | 第17-19页 |
1.1.3 地球磁层结构 | 第19-23页 |
1.1.4 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相互作用 | 第23-25页 |
1.2 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 | 第25-44页 |
1.2.1 空间等离子体探测器 | 第25页 |
1.2.2 朗缪尔探针 | 第25-26页 |
1.2.3 法拉第杯与阻滞势分析器 | 第26-27页 |
1.2.4 静电分析器 | 第27-37页 |
1.2.5 几何因子 | 第37页 |
1.2.6 国外等离子体探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37-39页 |
1.2.7 国内等离子体探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39-41页 |
1.2.8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41-44页 |
第2章 “对称式”视场的可变几何因子静电分析器 | 第44-60页 |
2.1 设计背景 | 第44-45页 |
2.2 传感器结构设计 | 第45-47页 |
2.2.1 传感器基本结构 | 第45-46页 |
2.2.2 仪器主要参数 | 第46-47页 |
2.3 建立模型 | 第47-49页 |
2.3.1 机械结构模型 | 第47-48页 |
2.3.2 传感器电场模型 | 第48-49页 |
2.3.3 仿真离子源模型 | 第49页 |
2.4 仪器性能仿真 | 第49-57页 |
2.4.1 离子聚焦特性和方位角分辨率 | 第49-52页 |
2.4.2 静电分析器因子和能量分辨率 | 第52页 |
2.4.3 视场偏转系统和俯仰角 | 第52-54页 |
2.4.4 可变几何因子系统 | 第54-57页 |
2.5 小结 | 第57-60页 |
第3章 “非对称式”视场的可变几何因子静电分析器 | 第60-82页 |
3.1 设计背景 | 第60-62页 |
3.1.1 三轴稳定卫星的视场要求 | 第60-61页 |
3.1.2 两种视场方案的比较 | 第61-62页 |
3.2 45°“非对称式”可变几何因子静电分析器传感器结构设计 | 第62-63页 |
3.2.1 传感器基本结构 | 第62-63页 |
3.2.2 传感器结构参数 | 第63页 |
3.3 45°“非对称式”可变几何因子静电分析器传感器模型 | 第63-65页 |
3.3.1 机械结构模型 | 第63-64页 |
3.3.2 传感器电场模型 | 第64页 |
3.3.3 仿真离子源模型 | 第64-65页 |
3.4 45°“非对称式”可变几何因子静电分析器探测性能仿真 | 第65-69页 |
3.4.1 视场偏转系统和俯仰角 | 第65-66页 |
3.4.2 视场偏转系统的优化结果 | 第66-69页 |
3.5 30°“非对称式”可变几何因子低能离子分析仪传感器结构设计 | 第69-71页 |
3.5.1 LIA传感器基本结构 | 第69-70页 |
3.5.2 LIA传感器结构参数 | 第70-71页 |
3.6 30°“非对称式”可变几何因子低能离子分析仪传感器模型 | 第71-73页 |
3.6.1 LIA机械结构模型 | 第71-72页 |
3.6.2 LIA传感器电场模型 | 第72页 |
3.6.3 LIA仿真离子源模型 | 第72-73页 |
3.7 30°“非对称式”可变几何因子低能离子分析仪探测性能仿真 | 第73-80页 |
3.7.1 离子聚焦特性和方位角分辨率 | 第73-74页 |
3.7.2 静电分析器因子和能量分辨率 | 第74页 |
3.7.3 视场偏转系统和俯仰角 | 第74-78页 |
3.7.4 可变几何因子系统 | 第78-80页 |
3.8 小结 | 第80-82页 |
第4章 低能离子分析仪的矩参数与测量误差 | 第82-122页 |
4.1 等离子体矩参数 | 第82-89页 |
4.1.1 矩的定义 | 第82-83页 |
4.1.2 主要矩参数的计算方法 | 第83-85页 |
4.1.3 低能离子分析仪矩参数的计算 | 第85-89页 |
4.2 测量误差 | 第89-91页 |
4.2.1 系统误差 | 第90页 |
4.2.2 随机误差 | 第90页 |
4.2.3 均方根误差 | 第90-91页 |
4.3 低能离子分析仪对磁层低能离子和太阳风的测量误差 | 第91-111页 |
4.3.1 沿0°俯仰角(X方向)入射 | 第92-100页 |
4.3.2 沿45°俯仰角入射 | 第100-105页 |
4.3.3 沿90°俯仰角(Z方向)入射 | 第105-111页 |
4.4 主要误差源 | 第111-118页 |
4.4.1 能量范围与能量分辨率 | 第111-113页 |
4.4.2 方位角分辨率 | 第113-115页 |
4.4.3 俯仰角分辨率 | 第115-118页 |
4.5 实测验证 | 第118-119页 |
4.6 小结 | 第119-12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8页 |
5.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22-123页 |
5.2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23-125页 |
5.3 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展望 | 第12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
附录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