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3-3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 1.2 课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 1.3 介质辐射特性模型 | 第16-22页 |
| 1.4 富氧燃烧数值模拟方法 | 第22-25页 |
| 1.5 富氧燃烧传热特性研究 | 第25-28页 |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 2 基于k分布的富氧燃烧非灰介质辐射特性模型 | 第30-52页 |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 2.2 基于k分布的非灰气体辐射特性模型 | 第31-33页 |
| 2.3 基于k分布的非灰颗粒辐射特性模型 | 第33-40页 |
| 2.4 介质辐射特性模型的验证 | 第40-5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3 焦炭燃尽过程中辐射特性变化及辐射特性模型 | 第52-69页 |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 3.2 焦炭的结构变化及Mie理论 | 第53-56页 |
| 3.3 燃尽过程中颗粒辐射特性模型 | 第56-60页 |
| 3.4 燃尽过程中颗粒辐射特性以及模型验证 | 第60-6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4 煤粉富氧燃烧数值模拟方法及验证 | 第69-88页 |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 4.2 模拟对象 | 第70-71页 |
| 4.3 数值模拟方法 | 第71-79页 |
| 4.4 燃烧与传热特性 | 第79-83页 |
| 4.5 气体和颗粒辐射的影响 | 第83-8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 5 35MW_(th)煤粉锅炉富氧燃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 第88-105页 |
| 5.1 引言 | 第88-89页 |
| 5.2 富氧燃烧试验平台 | 第89-93页 |
| 5.3 数值模拟方法 | 第93-95页 |
| 5.4 燃烧特性分析 | 第95-100页 |
| 5.5 传热性能分析 | 第100-104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 6 200MW_e煤粉富氧切圆燃烧锅炉的传热特性及配风准则 | 第105-126页 |
| 6.1 引言 | 第105-106页 |
| 6.2 燃烧系统及设计工况 | 第106-109页 |
| 6.3 数值模拟方法 | 第109-111页 |
| 6.4 燃烧及传热特性 | 第111-118页 |
| 6.5 富氧切圆燃烧配风准则 | 第118-124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 7.1 全文总结 | 第126-128页 |
| 7.2 本文创新点 | 第128页 |
| 7.3 研究展望 | 第128-130页 |
| 致谢 | 第130-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47页 |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47-151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51-152页 |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 第152-153页 |
| 附录4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荣誉及奖励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