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特征及总体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合评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对比 | 第14-16页 |
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3 森林公园相关理论及案例分析 | 第18-24页 |
3.1 森林公园的定义 | 第18页 |
3.2 森林公园与国外国家公园等的比较 | 第18-19页 |
3.3 森林公园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3.3.1 园林学 | 第19页 |
3.3.2 森林美学 | 第19-20页 |
3.3.3 景观生态学及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 第20-21页 |
3.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3.4 典型案例分析 | 第21-23页 |
3.4.1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 | 第21-22页 |
3.4.1.1 项目概况 | 第21-22页 |
3.4.1.2 特色内容分析 | 第22页 |
3.4.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 第22-23页 |
3.4.2.1 项目概况 | 第22-23页 |
3.4.2.2 特色内容分析 | 第2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4 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概况及旅游现状 | 第24-34页 |
4.1 研究区概况和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4.1.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5页 |
4.1.2 研究区域历史概况 | 第25页 |
4.2 研究区资源条件现状 | 第25-30页 |
4.2.1 地形地貌 | 第25-26页 |
4.2.2 气候条件 | 第26页 |
4.2.3 土壤及母岩状况 | 第26页 |
4.2.4 水文条件 | 第26页 |
4.2.5 植物资源 | 第26-27页 |
4.2.6 野生动物资源 | 第27-28页 |
4.2.7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8-30页 |
4.3 研究区建设与旅游现状 | 第30-31页 |
4.3.1 基础服务设施现状 | 第30页 |
4.3.2 研究区建设现状 | 第30-31页 |
4.3.3 研究区旅游现状 | 第31页 |
4.4 客源市场分析与定位 | 第31-33页 |
4.4.1 客源市场分析 | 第31-33页 |
4.4.2 旅游市场人群定位 | 第3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及森林风景资源特征 | 第34-42页 |
5.1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 | 第34-37页 |
5.2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 第37-38页 |
5.3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特征及质量评价 | 第38-39页 |
5.4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 第39-40页 |
5.5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 第4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6 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规划 | 第42-66页 |
6.1 指导思想 | 第42页 |
6.2 规划原则 | 第42-43页 |
6.3 规划依据 | 第43-44页 |
6.4 规划目标 | 第44页 |
6.5 功能分区规划 | 第44-47页 |
6.5.1 分区原则 | 第44页 |
6.5.2 功能分区内容 | 第44-47页 |
6.6 专项规划 | 第47-65页 |
6.6.1 游览线路规划 | 第47-49页 |
6.6.2 解说系统规划 | 第49-52页 |
6.6.3 基础设施规划 | 第52-56页 |
6.6.4 森林景观规划 | 第56-59页 |
6.6.5 游憩项目规划 | 第59-65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结论 | 第66页 |
7.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90页 |
附录A 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实地调查 | 第72-73页 |
附录B 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规划现状 | 第73-74页 |
附录C 湖南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分析图则 | 第74-89页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