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席夫碱钯/铁双金属单层催化剂—制备、结构、催化动力学和协同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35页
    1.1 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第9-18页
        1.1.1 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第9-12页
        1.1.2 双金属协同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第12-18页
        1.1.3 铁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第18页
    1.2 含Schiff-base配体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1.3 非均相催化的研究进展第21-31页
        1.3.1 碳材料负载的非均相催化第21-23页
        1.3.2 介孔材料负载的非均相催化第23-26页
        1.3.3 聚合物负载的非均相催化第26-28页
        1.3.4 金属有机框架负载的非均相催化第28-30页
        1.3.5 氧化物负载的非均相催化第30-31页
    1.4 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非均相催化第31-34页
    1.5 课题提出第34-35页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负载的席夫碱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制备、结构、催化动力学及协同作用研究第35-70页
    2.1 实验部分第35-38页
        2.1.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35-36页
        2.1.2 制备氨基修饰的氧化石墨烯(H-GO)第36页
        2.1.3 制备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第36-37页
        2.1.4 制备硅胶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Silica@H-Pd/Fe)第37页
        2.1.5 制备硅基板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Si@H-Pd/Fe)第37-38页
    2.2 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38-46页
        2.2.1 XRD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38-40页
        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40-41页
        2.2.3 拉曼光谱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41-42页
        2.2.4 XPS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42-43页
        2.2.5 SEM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43-44页
        2.2.6 SEM-EDS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44页
        2.2.7 TEM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44-45页
        2.2.8 BET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45页
        2.2.9 EIS对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的表征第45-46页
    2.3 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性质研究第46-55页
        2.3.1 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概述第46-47页
        2.3.2 催化剂(GO@H-Pd/Fe)催化Suzuki反应条件优化第47-48页
        2.3.3 催化剂(GO@H-Pd/Fe)催化Suzuki反应的底物拓展第48-51页
        2.3.4 双金属钯、铁的不同比例对催化剂(GO@H-Pd/Fe)催化Suzuki反应的影响第51-52页
        2.3.5 载体、配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GO@H-Pd/Fe)催化性质的影响第52-53页
        2.3.6 催化剂(GO@H-Pd/Fe)的催化活性与文献对比第53-54页
        2.3.7 催化剂(GO@H-Pd/Fe)循环性能的研究第54-55页
    2.4 催化剂(GO@H-Pd/Fe)失活机理研究第55-57页
        2.4.1 SEM与 TEM表征第55-57页
        2.4.2 拉曼光谱表征第57页
    2.5 氧化石墨烯负载的钯/铁双金属单层催化单分子膜(GO@H-Pd/Fe)催化Suzuki-Miyaura反应催化机理研究第57-68页
        2.5.1 非均相催化剂催化机理研究现状第57-58页
        2.5.2 催化动力学与热过滤实验第58-59页
        2.5.3 催化剂中毒实验第59-60页
        2.5.4 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催化机理的研究第60页
        2.5.5 XPS对催化机理的研究第60-61页
        2.5.6 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催化机理的研究第61-63页
        2.5.7 原位在线红外光谱对催化机理的研究第63-68页
        2.5.8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68页
    2.6 小结第68-70页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3.1 总结第70-71页
    3.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81页
附录第81-8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碘促进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含有呋喃并喹啉骨架多杂环的研究
下一篇:检测HClO、HNO和Hg2+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