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争端解决问题的提出 | 第11-17页 |
第一节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述 | 第11页 |
一、泛北部湾区域释义 | 第11页 |
二、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性质 | 第11-13页 |
一、从参与的主体分析 | 第11-12页 |
二、从调整的对象分析 | 第12页 |
三、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依据分析 | 第12-13页 |
第三节 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3-17页 |
一、必要性 | 第13-15页 |
二、可行性 | 第15-17页 |
第2章 对主要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分析及借鉴 | 第17-26页 |
第一节 主要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分析 | 第17-24页 |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模式 | 第17-20页 |
二、欧盟争端解决模式 | 第20-22页 |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模式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主要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借鉴 | 第24-26页 |
一、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还是分散的争端解决机制 | 第24-25页 |
二、政治性程序为主还是司法程序为主 | 第25-26页 |
第3章 构建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争端解决的设想(上) | 第26-32页 |
第一节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原则 | 第26-29页 |
一、经济主权原则 | 第26-27页 |
二、公平正义原则 | 第27页 |
三、符合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特殊性要求 | 第27-28页 |
四、符合各国国家利益原则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争端解决机制模式选择 | 第29-32页 |
一、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自身的特点 | 第29-30页 |
二、模式选择的总策略 | 第30-32页 |
第4章 构建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争端解决的设想(下) | 第32-37页 |
第一节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争端解决机制的具体设想 | 第32-35页 |
一、机构与受案范围 | 第32页 |
二、参与争端解决的主体资格的确定 | 第32-34页 |
三、争端解决机制的选择 | 第34页 |
四、决策机制的确定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争端解决的程序设计 | 第35-37页 |
一、磋商 | 第35页 |
二、建立独立的争端调解委员会 | 第35页 |
三、设立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专家小组程序 | 第35-36页 |
四、成立常设仲裁机构 | 第36页 |
五、仲裁裁决的效力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