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普通生理学论文--生长、发育与生殖论文

棕色田鼠和布氏田鼠昼夜节律调节机制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1 概述第18-22页
    1.1 昼夜节律第18-19页
    1.2 地下鼠视觉系统第19页
    1.3 棕色田鼠对地下黑暗环境的适应性第19-20页
    1.4 昼夜节律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第20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页
    1.6 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昼夜活动节律的影响第22-30页
    2.1 前言第22-2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2.2.1 研究对象第23页
        2.2.2 个性化筛选第23页
        2.2.3 实验处理及转轮监测第23-24页
        2.2.4 数据分析第24-25页
    2.3 结果第25-28页
        2.3.1 个性化得分第25页
        2.3.2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转轮活动周期影响第25-26页
        2.3.3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昼夜活动模式影响第26-28页
        2.3.4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昼夜活动强度影响第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2.4.1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转轮活动周期及模式影响第28-29页
        2.4.2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转轮昼夜活动强度影响第29页
    2.5 结论第29-30页
3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褪黑素分泌的比较研究第30-37页
    3.1 前言第30-3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3.2.1 研究对象第31页
        3.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1页
        3.2.3 实验流程第31-32页
        3.2.4 数据分析第32-33页
    3.3 实验结果第33-35页
        3.3.1 绘制褪黑素标准曲线第33页
        3.3.2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褪黑素昼夜节律性表达影响第33-35页
    3.4 讨论第35-36页
    3.5 结论第36-37页
4 两种田鼠生物钟基因的筛选和功能富集分析第37-48页
    4.1 前言第37-3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38页
        4.2.1 数据获取第38页
        4.2.2 基因互作通路与功能分析第38页
    4.3 结果第38-46页
        4.3.1 生物钟基因的获取第38-39页
        4.3.2 生物钟基因互作网络图的可视化第39-41页
        4.3.3 生物钟基因调控网络功能富集分析第41-46页
    4.4 讨论第46页
        4.4.1 两种田鼠生物钟基因筛选第46页
        4.4.2 生物钟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第46页
    4.5 结论第46-48页
5.光周期对两种田鼠SCN核团中核心钟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8-69页
    5.1 前言第48-49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9-53页
        5.2.1 研究对象第49页
        5.2.2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9-50页
        5.2.3 实验流程第50-52页
        5.2.4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第52-53页
    5.3 结果第53-67页
        5.3.1 光周期对SCN核团中核心钟基因节律性表达影响第53-65页
        5.3.2 光周期对SCN核团中核心钟基因峰相位变化影响第65-66页
        5.3.3 光周期对SCN核团中核心钟基因表达量影响第66-67页
    5.4 讨论第67-68页
        5.4.1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核心钟基因节律性和表达量的影响第67页
        5.4.2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核心钟基因峰相位变化影响第67-68页
    5.5 结论第68-69页
6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中枢及外周核心钟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9-107页
    6.1 前言第69-70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70-76页
        6.2.1 研究对象第70页
        6.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70-71页
        6.2.3 实验流程第71-76页
        6.2.4 数据分析第76页
    6.3 结果第76-105页
        6.3.1 光周期对不同组织中核心钟基因节律性表达影响第76-100页
        6.3.2 光周期对不同组织中核心钟基因峰相位变化影响第100-102页
        6.3.3 光周期对不同组织中核心钟基因表达量影响第102-105页
    6.4 讨论第105-106页
        6.4.1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不同组织中核心钟基因节律性的影响第105页
        6.4.2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不同组织中核心钟基因峰相位变化影响第105-106页
        6.4.3 光周期对两种田鼠不同组织中核心钟基因表达量变化影响第106页
    6.5 结论第106-107页
7 核心生物钟基因在地下鼠中适应性进化第107-125页
    7.1 前言第107-108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108-112页
        7.2.1 研究对象第108页
        7.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108-109页
        7.2.3 实验流程第109-111页
        7.2.4 适应性进化分析第111-112页
    7.3 实验结果第112-122页
        7.3.1 核心钟基因测序结果第112页
        7.3.2 核心钟基因适应性进化第112-122页
    7.4 讨论第122-124页
        7.4.1 核心钟基因在地下鼠中进化地位第122-123页
        7.4.2 核心钟基因适应性进化分析第123页
        7.4.3 核心钟基因进化位点分析第123-124页
    7.5 结论第124-125页
8 全文总结第125-127页
    8.1 主要结论第125-126页
    8.2 创新点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9页
附录 文献综述第139-149页
    参考文献第146-149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离子12C6+辐照促进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及提高抗逆性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单晶金刚石中色心的光学性质研究